在經歷了十幾年的積累和沉淀后,換電產業有望在2022年迎來了自己的爆發期,有券商預計,在一系列鼓勵政策的加持下,到2025年,行業當年將新增有望超過1萬座補電站。
有業內人士同時指出,目前由于企業運營成本和利潤的原因,換電模式的推廣仍然存在不小的瓶頸。
多家頭部企業高調入局換電業務
2月15日,寧德時代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告,表示8萬元-12萬元區間車型終極解決方案是巧克力換電。
2月14日,比亞迪成立全資子公司——騰勢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
2月13日晚間,協鑫能科發布公告稱,與貴陽產控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圍繞換電補能網絡建設運營等方面開展合作。
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共生產新能源汽車354.5萬輛,銷售352.1萬輛,同比增長157.5%,全年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到了14.8%,相比2020年的5.8%,滲透率得到明顯提升。
而新能源車補電模式方面,目前仍以對土地、電網要求高的充電樁為主,而充電時間過長、效率低等依然是消費者普遍擔憂的問題,較大程度上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的全場景普及,換電模式通過直接更換電池的方式進行補能,能與充電模式形成有效場景互補,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
淳石集團合伙人楊如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的換電模式將使得電動車補充能源的速度接近燃油車加油的速度,可以有力彌補目前鋰電池續航能力不足,對新能源車的天花板是一次提升,換電模式的推廣,有望助力新能源車突破能源瓶頸,進一步提升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性。
今年有望成為行業發展“元年”
在經歷了長期的沉淀與積累后,我國新能源車補電產業在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帶動下,終于迎來了爆發期,有望在2022年成為行業高速發展“元年”。
政策方面,2021年11月1日,《電動汽車換電安全要求》實施,成為中國汽車行業在換電領域制定的首個基礎通用國家標準。
2021年10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預期推廣換電車輛10萬輛以上、換電站1000座以上。
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發布,提出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
據中信證券預計,2022年全年國內新增換電站數量將超過3000座,對應設備投資額約90億元,換電行業運營收入約150億元;到2025年,行業當年新增有望超過1萬座,對應設備投資額約400億元,換電行業運營收入約60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補電行業前景十分理想,但目前的發展瓶頸依然存在。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擔心喪失動力電池這一核心競爭力,目前少有車企愿意開放換電接口,導致私家車換電的利用率并不高,所以現在換電的主要服務群體是共享新能源車(分時租賃)和出租車行業,雖然很多企業都宣布進軍換電業務,但實際推進效果并不理想。
“以北汽新能源為例,北汽在北京的出租車隊規模已經超過了1.4萬輛,但其實運營方面是虧損的,還有像重慶力帆,以前也投資過分時租賃項目,但公司破產后項目已經停了,包括特斯拉之前也做過換電,但后來放棄了,所以目前來看換電模式鮮有成功案例。”張翔進一步表示,由于企業運營成本的原因,未來換電模式很難成為主流,在現在的情況下,只能作為高端車企為用戶提供的新的體驗工具。
二級市場上,A股市場換電概念板塊也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熱炒后,于2021年12月17日起回調,截至2022年2月16日收盤,換電概念指數(861376.EI)已累計下跌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