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換電模式的歷史,對比分析換電模式行家:寧德時代和蔚來;目前的換電模式可能還沒有那么理想化,但在“變美”的路上,相信換電產業鏈會越來越壯大。
歷史:換電模式珊珊登場
換電模式其實并不是新技術,早在2007年,以色列Better Place就已經開始從事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運營。
2013年,特斯拉沿用了Better Place的底盤換電技術,并且將換電時間縮短到了90秒。但最終,兩家先行者,因為當時的新能源車實際運行數量、異形電池的共享兼容性、運營效率難度等原因先后擱置了換電模式。
大規模商用的基礎,需要供給端和需求端的量變以及政策端的推動。
2021年,國內新能源車全年銷售352萬輛,同比增長160%,全年滲透率達13.4%,同比提升8 pct;歐洲銷量突破227萬輛,同比增長66.4%,其中,歐洲十國年銷量合計194萬輛,同比增長63.7%,滲透率達到21.3%。預計2022年歐洲新能源車銷量有望達到300萬輛,同比增速將達到46%,對應全年滲透率30%,而遠期2025年銷售量預計將達到600萬輛,對應滲透率52%,5年CAGR將達35%。
目前主流的補能模式依然是充電模式,雖然車樁比從2017年的7.15改善到2021年6.84,但與政策規劃目標還有較大差距,車樁比不及預期。
與傳統充電模式相比,換電模式在用車效率、補能時間、延長電池使用壽命、維護和管理便利性、降低電網負荷等方便具備更明顯優勢。
那么對于以上內容你怎么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下方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