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演講實錄:
成豐研究院副院長、內蒙古智慧物流碳中和研究院院長 趙曉麗 發表了《風光氫儲車-零碳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的主題演講,她表示:
給大家分享,打造零碳物流園區,推動新能源運輸綠色革命。
一、內蒙古是風光氫儲車-零碳物流園區發展潛在市場
上一位女士也提到,交通物流領域的碳排放很高,在世界排名第三,中國交通物流也占全國碳排放的10%左右,同時公共碳排放占交通運輸碳排放的80%,降低公路貨運碳排放是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貨運物流全面低碳轉型也是必然趨勢。大家看里面的途徑,結構性減排是第一個,一直都是連續運輸結構調整。第二個是通過甩掛運輸技術性減排。第三個是通過新能源汽車來代替傳統燃油汽車管理的減排。
大宗物流整個體量是294億噸,在大宗物流里,公路體量是182.5億噸,同時我們對各行業(鋼鐵、水泥等)做了詳細分析,適合我們新能源重卡的體量是36.74億噸。同時我們結合400萬大宗重卡數據,線路聚集分析、電價分析、海拔分析,識別了新能源物流的場景,同時也做出了零碳專線的專有路線。通過行業全產業鏈的打開,可以看到目標市場的內蒙、新疆、山西,這跟國家最新發布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不謀而合,推動山西省、內蒙自治區、陜西省打造清潔運輸先行的引領區,培育一批清潔運輸企業。
“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煤炭依然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基本。能源的飯碗是必須要端在自己手里的。同時,風電、光伏和儲能是未來的新煤炭,動力電池和氫燃料是未來的新石油,圍繞風電和光伏,電網需要升級為使用智能物聯網技術更靈活的新電網,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頭頂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我對外經常講的是以物流為銜接的新舊能源,新能源和氫能源電池替代傳統汽車,電動汽車作為移動儲能單元,電動汽車作為移動儲能單元分布式能源的節點,在“云大物移智鏈邊”技術的賦能下,與風、光、氫、氨等新能源電力、特高壓、堅強智能電網,以及虛擬電廠、可中斷負荷等用戶側優質調節資源一起,共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人-車-路-能-信息”協同化的綠色交通能源系統。把交通和能源充分結合起來。
回到內蒙,內蒙是既要“羊煤土氣”,又要追風逐日。我們看全國的原煤產量是45億噸,其中內蒙生產的煤炭是11.74億噸,占全國25%。同時,內蒙也是風光資源比較豐富,2022年內蒙風電發電量排名全國第一,光伏發電量排名全國第五。內蒙的氫能也比較豐富,現在內蒙有15家央企、25個一體化項目已經在建成,建成以后,預計明年可以產出20萬噸的氫。內蒙的煤炭運輸物流體量總額是507億,我們展開做了詳細分析,其中適合內蒙新能源物流的體量是4億噸,我們5億噸是短倒氣運(鐵路外運),2.5億噸中短途運往省內電廠,1.4億噸公路長途運往寧夏、河北、河南、山東、東北等地。0.57億噸中短途運往省內化工廠、煤制油等企業。0.33億噸中短途運往鋼鐵、建材等。0.3億噸中短途運往周邊洗煤廠、物流園區、貿易商周轉等。
同時我們也對公里數做了分析,比如20-50公里、50-100公里、100公里以上,結合這樣的充分分析,適合新能源物流的體量是4億特噸。所以內蒙是風光氫儲車零碳物流園區發展的潛在市場。
二、內蒙古風光氫儲車-零碳物流園區規劃
我們結合內蒙能源、煤炭物流數據,識別出運力集中區域35個點位。從呼包鄂烏393個煤礦,篩選產能在300噸以上,篩選出75個,其中國有重點煤礦40個,全部在鄂爾多斯。從全年440000條線路數據,1511萬煤炭物流車次數據,篩選車次在2萬以上,篩選出80條路線。從內蒙古自治區76個電廠,篩選出耗煤量在150萬噸以上,篩選出51個電廠。從呼包鄂烏20個園區,篩選出耗煤量在300萬噸以上,篩選出9個。綜合以上因素,初次識別運力集中區域35個場景。
主要路線從煤礦到電廠,比如從內蒙古準噶爾旗特弘煤炭有限公司官板烏素煤礦到準能國華二電。從煤礦到站臺,比如從神東天隆集團有限公司霍洛灣煤礦到伊旗烏蘭木倫站。從煤礦到物流園,比如從鄂爾多斯市轉龍灣煤炭有限公司到內蒙古正能化工。我們結合整體的物流數據分析,我們選擇汽運量在1000萬噸以上,來源煤礦較為固定、運煤線路穩定;物流穩定、運距合適且有大型物流公司;并且有新能源+物流政策支持的,選出了35個,這些可以打出合適的物流線路和打造一些典范。
同時,針對通過大數據分析的這些點位,進行深入的一線調研和客戶深度分析。開啟大規模的角色訪談,從外部視角進一步剖析,調研內蒙古400家煤炭企業或煤礦、45家焦化廠、60家電廠、102家洗煤廠、62家物流公司、240個司機、70座已建和在建充換電站。
根據精準的煤炭電力物流等數據,出具內蒙古“呼包鄂烏”新能源區域內流程整體發展規劃,這只是呼包鄂烏四個城市聯動區域內的,四個城市聯動的總耗煤量1.65億噸,35個物流樞紐,9105臺新能源車拉運,耗電量1.58億度,布局182充換電樁,可消納1138兆瓦光伏,需要1萬套電池,初期布局400臺加氫車,配套40加氫站,減碳167萬噸,減少12萬噸PM10給地方帶來647億投資。落地:730臺新能源換電重卡車、5座換電站、5臺加氫車、1個撬裝式加氫站、6兆瓦光伏。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出具了呼市、烏海、鄂爾多斯、達旗、準旗等適合工鐵聯運的物流發展規劃。
我們看下具體城市,比如呼市,呼市的6個終端電廠,比如說托電,托電的年耗煤量大概是1600萬噸,汽運是1000萬噸,車輛長期保持在1500萬輛左右,主要以長線煤(音)為主,煤炭物流也比較穩定,線路穩定。主要拉運的線路是50-200公里,而且有大型物流公司,附近也有些政策支持。根據這個,我們可以打造典范,同時打造新能源車運行的場景。
嘉和物流園的體量比較大,有3000輛車的出路,同時大概4000-5000輛的短倒車輛。但是這個場景里的主要運輸路線是往東北、河北去發長途,大部分都是個體司機,切換意愿比較差,目前這個場景的切換指數比較低。
包頭的終端有6個電廠和焦化廠、鋼鐵廠,包頭的鋼廠周邊聚集了大量的電廠,適合切換新能源車的場景。電廠希望鋁業、包頭一電廠、二電廠附近有2300萬噸的體量,這個場景也打造出了“散改集+新能源”的廣泛應用場景。
鄂爾多斯達電附近耗煤量是900萬噸,我們做了充分的車隊以及物流業態和詳細的成本分析,但是目前推進速度相對比較慢。
這是烏海物流流向的情況,烏海海渤灣區為例,海渤灣區2022年煤炭產量1851萬噸,煤炭流向以煤礦-洗煤廠、-焦化電廠,預計3515萬噸煤炭物流量,蒙西區域灰渣量500萬噸,烏達區2022年煤炭產量1185萬噸,海南區2022年煤炭產量1926萬噸。從流向來看,切換的是1噸體量,目前整個區域才有282臺新能源重卡,整體發展空間比較大。
三、打造重點案例分析
研究院成立之后,被認為是國內首家智慧物流碳中和研究院,在人民日報、新華社等30多家央媒和官媒做了大量報道。第一個場景是打造零碳物流園區,里面是三條線,一是煤炭智慧決策到零碳內陸港到智能調度,第二層是從光伏發電到場站內的充換電站,應用于新能源重卡車,再到車庫市場。第三是源頭光伏制氫,然后到加氫站和氫能重卡,這三個融合到一個領域里達到零碳物流園區,賓客實現了CCER的碳排放交易。
針對這個場景,目前已經落地,并且實現了全省的推廣,以點連線,以線織網,以網成面,土地形成高效綠色智慧物流網絡。呼包鄂烏的智慧物流網絡規劃已經落地,今年2月份各個市的市長進行簽署,并且自治區下發了關于新能源和散改集運輸的政策堆放。零碳物流園區以西陸港為樣板,打造幾個方面的融合,目前這是打造的第一個場景,里面有智慧甩箱吊裝區、無人值守調運區、集裝箱堆存區和新能源重卡換電區。目前新能源重卡有兩個,而且新能源重卡每天的換電量基本保持在3萬度左右,是非常成功的案例。這個案例上了新聞聯播,在新聞聯播的早間新聞上有5分鐘的直播。
第二個案例是烏海市重點打造的海渤海灣區風光氫儲車綠色交通一體化項目,這個項目主要是想把新能源光伏和新能源換電站結合起來,實現整體氣光量12.87%,占比達到52.9%。目前很多企業也在烏海打造烏海市的數字物流管理平臺和數字物流產業的生態圈。
這是公鐵聯運的項目,伊泰是內蒙比較大的煤炭企業,它現在是1噸億噸的體量,主要是從礦口到鐵路站臺,再到周邊的煤化工和電廠,依據這個場景,西營子站臺每年的發電量大概2000萬噸。目前大家正在打造公鐵聯運的綜合性物流項目。
潮腦梁站是年產800萬噸的露天煤礦,在鄂爾多斯和新疆都有大量的露天煤礦場景。現在已經打造成功的就是打造露天煤礦綜合風光氫儲車示范項目,也就是礦區內礦卡的切換等場景,礦區內礦塔的切換以及排頭廠建設光伏和碳排放場景。比如這里面的電價可以實現礦區4元/度到0.3元/度的切換。
內蒙低碳口岸,我們做了國內首個智慧物流低碳項目規劃,目前這個項目也在落地中,主要有新能源車、充換電站、散改集、智慧口岸系統、加氫站等的綜合性運營。滿都拉口岸聯合各個合作企業,共同打造國內首個智慧物流低碳陸港項目。目前整體在項目的基礎上也看到很多問題,比如換電站的排列問題,比如說交通碳排放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也在深度運營和解決問題的2.0階段。降低電耗、提高效率、充換電調度、物流智慧調度、交通碳積分及交易。通過數字化打通了上下游的節點。
這個圖是從系統里導出的圖,連接超過一百多個煤礦、30多個場站,通過周圍調度提升物流效率超過20%。成為大宗核心區域數字化運營平臺,數字化運營連接的司機超過3萬,超過7000個車輛,安裝了IOT設備,形成了你的運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在核心區域的智能調度。同時,在這個基礎上形成大宗物流智能生產交易平臺,這是目前正在給新疆共同打造的生產交易平臺和把煤炭產銷平臺做打通的整體平臺。通過周圍調度提升了電卡運營效率,電動重卡的多任務調度算法、智能充換電調度、智慧路由調度、自動司機排班管理。(如圖)從2.7降到了1.8。
根據路譜優化車輛駕駛行為,有效降低電卡的公里電耗,提高了換電次數和換電量。目前正在搭建光儲充換一體和碳交易平臺,內蒙的碳交易平臺也已經成立,我們發布新能源智慧物流在煤炭運輸過程碳減排評估的方法學。目前與生態環境部規劃院開展交流合作,通過交通碳課題,將內蒙模式向全國推廣。工信部、交通運輸部及相關研究院在制定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排放、碳交易核算方法和考核標準,制定貨運行業非領域的碳排放指標。同時也在國務院每周經濟大盤領導和服務工作組做調研,并做了對外推廣。目前這個模式也在新疆地區合作,充分整合公路貨運、鐵路發運、水路運輸、場站周轉等物流服務要素,提供從起運點到客戶指定地點的“門對門”、“站到站”、“站到門”或者“軌道上站”全程一體化的物流運輸服務。(如圖)實時物流每輛車的出礦情況。也正在山西晉城做推廣,在中國國際博覽會上做了展覽,也被納入國家自主先亞洲交通倡議項目,今年也獲得了2023年度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我其實經歷了煤炭行業工轉鐵的歷程,也見證了天津港作為煤炭主要港口的起落,同時看到了煤炭行業在治超上經歷過的一系列波折。2019年最嚴重的時候,治超都被納入了掃黑除惡。每個政策的推進都有一個時間周期,一路走過來,我覺得煤炭物流電動化一定是未來的趨勢,未來可期,我們一起鮮衣怒馬、烈焰繁花、執劍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