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24日,由充電樁網、充換電百人會、光儲充換產業聯盟聯合主辦的2024第三屆中國國際充電樁及換電站展覽會、2024第十屆中國國際電動汽車充換電產業大會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盛大舉辦。本屆大會以“聚焦高質量·引領新發展”為主題,集“展覽展示+主論壇+11場分論壇+新品發布+品牌評選”為一體。
一、上海新能源汽車市場概況
在分論壇的設置上,11大專場論壇緊緊圍繞充換電產業的熱點話題展開,涵蓋車樁可信認證、新品發布、超充技術、區域運營、車網互動、社區充電、市場趨勢等多個方面,從技術創新到市場應用進行全方位探討,引領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及充換電上下游企業高層等2000+參會代表,一同探討充換電產業的無限機遇。
5月23日,「社區充電」專場論壇探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社區充電領域的應用,提高充電設施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用戶體驗。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采集與監測研究中心副主任 鐘鳴薈以《車聯網大數據賦能社區充電的探索實踐》為主題進行演講。
一、上海新能源汽車市場概況
鐘鳴薈介紹道,數據中心作為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市級平臺,負責依據標準對在上海市場銷售的新能源汽車進行數據采集與分析應用。
上海作為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先行者,到2023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28.8萬輛,在全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占有約6%的份額,是全球城市級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第一的城市。
從結構上來看,從去年年底到今年5月份,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從128.8萬輛增加到接近142萬輛,其中,私人小客車占比大約為75%左右。
從能源類型來看,盡管早期上海市場支持插電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輛,但現在純電動車輛已經占到市場的60%左右。數據更新頻率非常高,基本以秒級甚至10秒級的頻率將數據匯聚到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目前執行的數據采集標準是國標GB/T32960,包含位置信息、電流電壓、電量里程等主要字段項。作為行業重要數據資源方,數據中心除了接入了143萬輛車的新能源車平臺外,還聚焦新能源和智能汽車,建成了動力電池、加氫站、氫燃料車、智能網聯汽車、光儲充放以及可再生能源管理平臺等多個平臺。
二、社區充電探索實踐
她強調,數據中心采集數據只是基礎,為了更好的發揮數據價值,數據中心還特別注重數據治理,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賦能。
她還介紹了一些具體數據:目前,平臺上已接入了141萬輛車輛,活躍度非常高。4月份上線的車輛數量接近130萬輛,每天行駛在路上的車輛數量超過80萬輛。
平臺監測這些數據資源的基本情況,旨在更好地在各行業中實現數據的融合應用。在屏幕上展示的“三橫七縱”是目前上海數據中心主要應用的領域,其中核心的是利用電池單體的電壓溫度極值數據進行安全方面的工作。由于數據量在整體汽車保有量和交通流量中占比很高,平臺目前正在將新能源汽車數據賦能到智能汽車發展中,以實現更精準的交通態勢監測和大客流監測等領域的應用。除此之外,充電也是今天的主題,這是一個平臺正在積極探索的領域。
從早期開始,平臺一直與許多運營商合作,支持如何精確地建設充電站和進行更細致的運營。隨著電動車保有量的增加,平臺也在與國家電網進行前瞻性研究。此外,平臺還在穩步推進保險和雙碳領域的工作。
她從社區充電的服務邏輯分析表示,有了空間信息,平臺就能監測了全上海24小時車輛停留情況的分布,包括停留的位置和時長超過2小時的車輛。這是平臺精確建站的基礎。
第二個層次是平臺可以監測全市不同空間粒度下的充電負荷情況。剛才的專家們也討論了臺區變壓器容量、充電負荷和充電同時率等問題。這些底層數據能幫助平臺實時監測單車的充電負荷,從而了解不同空間粒度下的具體情況。基于這些數據,平臺還可以更精確地提取每輛車的行為特征,進而形成相對精準的充電用戶畫像。這些都是平臺系統化遞進研究的思路。
她指出,由于通勤高峰的原因,停留車輛的低谷通常出現在早晚上下班的時間點,而大約23點后,停留車輛總數趨于穩定。
除了掌握時間分布之外,平臺還可以具體查看空間維度。運營商們肯定會關注特定區域內的用戶規模情況。在夜間,平臺可以看到停留車輛最多的區域分布。
鑒于不同用戶市場的需求,一些運營商專注于運營車輛充電,而其他則更注重社區充電或專用車輛充電。不同時間段內,不同類型車輛的停留排名情況平臺都能掌握。
私人車輛方面,浦東區域由于空間廣闊,所以車輛數量非常集中。而顧村附近的出租車停留較多,因為那里設有大型出租車示范站,夜間需求量大。此外,客車停留情況也分區域進行了展示。這些是不同類型新能源汽車夜間分布的典型情況。
平臺目前支持2分鐘級的更新頻率,監測全上海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負荷情況。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負荷峰值大約是110kW,而在4月份稍微降低到了100kW左右。負荷發生的時間通常在早上10點半左右,但平臺通常會看到在午夜前后也會出現峰值。在峰值負荷期間,平臺可以看到同時在線的車輛數、車輛類型及其充電功率情況。從平均功率來看,基本上還是以慢充為主。
從充電同時率監測來看,平臺基本上對全市小區都進行了統計。總體而言,中心城區的充電同時率相對較低,而充電同時率超過20%的小區主要集中在車輛分布密集的浦東、嘉定和青浦區域。
一旦平臺明確了小區區塊的情況,通常會對用戶進行多維度的畫像。從PPT上的內容可以看到,停留車輛數較多的小區一周的充電量大約不到16000kWh。從左下圖表可以看到,大多數車輛的帶電量相對較高,這意味著他們每周的充電次數可能不多,平均每周的充電量在30度以內或60度以內的車輛比例很高。
這些數據不僅僅意味著車輛在小區停留就會在那里充電,相反,平臺需要清楚地了解停留車輛的充電條件是什么。他們是否有穩定的充電設施?15000度電中只有65%的電量是在小區內充電產生的。這也就是說,除了了解小區的總停留車輛數外,平臺還可以了解到用戶的充電條件:是在小區內、工作地點有穩定的充電設施,還是沒有穩定的充電設施。如果沒有穩定的充電設施,平臺可以看一下是依賴外部公共場站的快充,還是以小區內的慢充為主。
最后,鐘鳴薈強調道,只要小區內有穩定的充電條件,基本上93%的概率是在停住地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