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27日,由充換電百人會、中國充電樁網等單位聯合主辦,上海賀勵展覽有限公司、上海賀勵商務咨詢有限公司承辦的2022第三屆中國國際充電樁運營商大會(簡稱:金磚充電論壇)在深圳機場凱悅酒店順利召開。同期活動:2022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樁采購節、年度最佳充電樁品牌評選活動暨頒獎典禮。
演 講 實 錄
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資深專家、獨立觀察人楊希出席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全球充電市場觀察》。
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領導,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們,大家早上好!很感謝大家一直堅守在充電樁網2022充換電采購節,我是今天早上你們的主持人楊希。我們昨天在整個采購節的論壇上,通過很多嘉賓的分享,從充電模塊的安全性、充電運營的高效性,包括這些充電業務的布局等等,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行業的茁壯發展。
今天,我們將繼續給大家帶來一些精彩的分享。今天早上分享的內容一共有三個部分,首先是講講中國充電行業的蓬勃發展,中國作為一個有責任的領頭羊大國,肯定會向海外、全球去輸出中國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第二,我們講長尾理論、二八原則,社區充電一定是未來一片群雄逐鹿的場地;最后,充電場站、充電樁離不開運維。
今天上午由三部分的內容組成,首先由我給后面的嘉賓們熱個場,我先給大家帶來《全球充電市場的觀察》。大家可以看到我屏幕上的title,我今天暫時沒有代表哪家企業來講,我講的過程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數據,不盡然是代表某一個企業或角色的看法,也歡迎各位朋友在臺下跟我就這個事情進行討論。
今天我的分享分為三個部分。
一、電動汽車/充電樁在全球的情況
首先來看一下全球的主要國家。我知道很多行業朋友會聚焦到自己的領域或國家,但是在整個PPT上,我們來不及對所有的國家進行逐一分析,只能把主要的部分摘出來。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到兩個數據。1、2021年全球混動、純電動汽車的占比。雖然說混動的推廣會更著力,雖然從老百姓的角度來講,也許混動的接受度更多,但是從行業推動和政府推動來看,依然可以看到,純電動汽車在全球的范圍中占據絕大部分的份額。中國CHN占全球50%的銷量,這也符合中國作為工業配套齊備大國的定位。第二個是歐盟(指行政意義上的歐盟),也占35%。NA指的是北美,包括北美、加拿大這兩個地方,其實并沒有占到多大的分量。從整體數字來看,2021年全球新能源電動車的銷售依然實現了108%的增長。為什么這一點單獨列了出來?雖然說中國這邊風景獨好,但從2021年的金融環境和政治環境來看,并不是特別有利于各種行業和工業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依然能保持強勁的態勢,這其實是跟大家指明一些事情。歐洲作為傳統的有歷史、有沉淀的大陸,有一些東西他們正在做,但有一些東西他們依然是強勁的。2、拆開看一下各個國家主要的滲透率,中國的滲透率相對比較低,意味著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充電運營這方面,經常有一些行業朋友會討論,怎么看國內、國外的充電市場?因為這涉及到企業的大戰略和大方向。從國內來講,我們依然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以去挖,只是挖出來的是什么?不見得是這個企業想要的。我們在出海、海外角逐的時候,國內依然是我們的大本營,這一點不要忘了。
我在做數據整理時發現了非常好玩的一個事情,挪威在全球的市占率只有2.42%,但挪威這個小國的滲透率能夠達到89.32%。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專門研究過挪威的市場,在歐洲怎么可以做到這么高的滲透率?我們很多國內的車企或樁企,在歐洲的第一站都會選擇去挪威看看,這是為什么?挪威這個國家在電價、充電基礎設施的鋪設上,是做得非常友好、非常激進的,這一點可以去借鑒。如果我們在座的企業,到了有些國家的省會或首府,講一些事情想要做對標時,我們就可以把挪威拿出來講講,特別是挪威的配電網。
下面看一下主要的國家情況。
1.歐洲。(PPT圖示)這是我最近從歐洲可再生能源協會上下載的圖片,圖中藍色的部分代表有充電站或充電點。在歐洲本土大陸上有這么多的點,我一點也不奇怪,可以看到圖中右下角的島嶼上星羅棋布散布著充電基礎設施。這一點我要展開講一下,包括我自己本人去到國外的時候依然會看到,哪怕是一個很偏僻的旅游景點,在一個山谷里,它依然有交流樁。這一點帶給我們的啟發是什么?昨天特來電的朋友分享到,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從純粹追求數量轉向了追求質量,而香港環境署、歐洲、英國等國外或境外的充電基礎設施部署,他們的思路跟我們的思路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思路是走產業化,他們的思路是要走商業閉環,我的車去到哪里,哪里有人,就應該在這個地方布基礎設施。而這樣的基礎設施,首先是基于這里的環境和條件,其次才是人來使用,這一點跟我們國內前些年間為了一些政策和事情去做重點基礎設施,是完全不一樣的。大家在做國內外對比的時候,要發現這一點。
我列了一些比較好玩的數據。左邊的箭頭是每100公里能夠看到的充電樁數量,排名第一的居然是荷蘭。荷蘭在充電基礎設施這個事情上,在整個歐洲大陸當中走得非常靠前。同時,ABB集團總部在瑞士,但ABB充電事業部的總部在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旁邊。每100公里排名的國家,像立陶宛、愛沙尼亞、希臘等。也就是說,在整個歐洲大陸上跟中國很像的地方是什么?充電基礎設施、電動汽車首先會從經濟較發達的地區開始流行和成熟,這跟國內的趨勢是一模一樣的。
CR3是指,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前三名的歐洲國家,占整個歐盟的69%,分別是德國、法國、荷蘭。德國作為新能源的國家,他們自己沒有火電、水電,又不允許發展核電,所以他們在能源互聯網、新能源電動汽車,包括新能源當中的整體方案,也是比較激進的。整個歐洲的德國、英國、荷蘭,在整個新能源上都比較激進。整體數據看下來,美國和歐洲都是這樣的,他們把22kW以上定義為快充,至少官方數據中是這樣的。整個歐洲大陸上,只有7/1是所謂大于22kW的。為什么是這種情況?除了這些制約以外,還有什么條件?如果能解決這些痛點和制約條件,給我的企業和團隊帶來的商機和機會到底是什么?
2.美國。(PPT圖示)這是我在美國能源署下載的圖片,美國的網站做得好看,但數據不好下載。美國的一些情況,我不會講太多。美國這個市場相對比較小,比較封閉,基本可以說是一家獨大。第一家就是加利福尼亞,加州一個州的電動車和充電基礎設施的保有量,等于后面排名第二到第六名的州加起來還要多。我把加拿大魁北克算進去,再加上德州等等,都不行,加州在整個新能源上走得非常激進。美國排名前二的充電運營商/玩家占75%,包括Chargepoint,特斯拉就更不用說了。如果說美國的市場已經被這兩家企業占據了75%,剩下的25%由美國本土企業繼續瓜分,還有中國的企業去參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當中的生存空間。相比于廣袤的歐洲大陸,再加上中東、南美、亞洲,美國是否值得投入這么多的資源去產出一些訂單?大家可以想想。美國的超充樁好一點,特斯拉一直在做V2、V3,最近還在發布,他們要做V4的超充樁,所以美國整個快充體系相對還是好一點的。
3.中國。(PPT圖示)圖上的截圖來自于中國充電聯盟,這張截圖比較好玩的地方是什么?我們放了一個共享私樁的數量。很多時候大家去看一些數據,會關注一些大數據。但我們看一下充電樁的充電量、私樁共享出來的數量,依然是在存量市場當中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樣的事情是不是也是我們企業可以做的?我們公共充電樁的保有量有100%以上的增長,充電量環比增長了83.9%,這是在國內大家感同身受的疫情的情況下,能夠有這么好的增長率。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工業數據,沒有哪個行業的工業數據能夠這樣增長,所以恭喜大家,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好、非常蓬勃的行業當中,這個行業值得大家繼續為之奮斗。
中國的前五名占69.3%,前十名占85.9%。如果有行業的老人就可以看到,CR的集中度,是在不停集中的。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雖然國內還有空間可挖,但集中度在不停地集中,強者恒強,大魚吃小魚的狀況在慢慢發展,只是快和慢的問題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電動汽車出口的情況還是比較喜人的。包括我們的充電基礎設施企業,也公布了這個海外戰略。不管是戰略的實際情況,還是整個國內的商業環境,出海這個事情還是比較順理成章的。
二、海外主要的玩家是什么樣的
既然要出海,我們看一下海外大概有哪些玩家,大概是什么樣的情況。
我這里的數據肯定沒有收集得很全,僅跟大家做一個羅列和討論。首先我們聚焦在歐洲,歐洲跟中國是一樣的,早期還是以充電樁的數量、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主導。比如德國,2019年就發布了電動基礎設施的總體規劃,到2030年,要建成100萬個公共充電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德國境內,或整個歐盟的主要裝機產能。這100萬個充電樁如果分配給這些企業,這個產能怎么能跟得上?歐盟委員會在2020年發布了一些政策,到2025年要建設100萬根公共充電樁,遍布于整個歐盟。大家也知道,歐盟是個松散的組織,不像我們國家。在歐盟這種組織、指導方針下,產能、資金、政策在歐盟境內是否能跟得上?
英國就不用說了,基礎設施的建設更像是為了別的事情而誕生的。我在圖表當中列出了德國的一些補貼標準。德國在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補貼上,在整個歐洲可以說是最高的。但最近好像也撐不住了,也再往下調。德國的充電基礎設施還算是比較好的。我個人大概算了一下,就目前來講,民用7000瓦的交流樁在德國拿到補貼后,幾乎是可以免費建的。這跟我們國內2015年、2016年的情況很像。建完樁,如果能拿到補貼,基本自己是沒有什么成本的,甚至還能賺一筆,這也是為什么當時整個行業野蠻生長,甚至出現了不太好的騙補的事情。德國在這一點上做得稍微好一些,比較精算,德國這個民族比較嚴謹,所以他們的補貼幾乎剛剛好可以覆蓋你的成本。
圖片
美國最近發布了IRA法案,對新能源電動汽車和充電樁的補貼延到2032年。美國的情況,我還是那句話。第一,他們自己本身就左右不定。第二,跟全球的局勢相比,美國的市場到底是什么樣子?很難講。
亞洲這邊,大家最近好像對泰國、柬埔寨很感興趣。但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2018年泰國其實已經起步了,只是國內不知道。柬埔寨最近冒得比較多,但大概在2019年,整個中國的基建已經沖進柬埔寨了。
泰國的國家電子汽車政策委員會發布了一個總體規劃,是五年、十年、十五年為期的。希望泰國作為東南亞地區工業和經濟比較好的區域,打造自己完整的電動汽車產業鏈。他們也提出了非常類似于中國的方式方法,到2025年,政府用車、公務用車全部都采用零排放的車輛,本土制造的新車當中,15%用零排放的車輛。到了2030年,再全部實現零排放。泰國的步驟,中國直接抄作業就好了。泰國有一個機構叫BOI,全稱叫泰國能源部能源政策與規劃辦公室,會制定一些補貼政策,用來推廣電動汽車和充電基礎設施,跟中國很像。
(PPT圖示)這是今年10月,柬埔寨的公共工程和運輸部國務秘書,在主持一個研討會開幕式時講到,電動汽車注冊量才625輛。但柬埔寨真的很小,只是基礎設施比較爛,跑來跑去不方便,所以你感覺從金邊去暹粒好像要多少個小時,但其實柬埔寨真的很小。但是今年10月,柬埔寨有625輛電動汽車,已經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80%。大家可能會想,600輛汽車就可以增長500%多,這個市場好爛。我個人認為,這是不太正面的想法。正面的想法是什么?這個市場居然沒有車,這就是我應該去做的,有車就一定會充電,所以在座的各位,不管是跟車企配套的,還是跟充電基礎設施配套比較多的企業,都應該思考這個問題。車有了,充電在哪里?充電有了,充電的相關產業,比如維保、巡檢、運營這些又在哪里?中國有這么好的作業,可不可以去抄?柬埔寨完全融為中國的后花園。大家去看就知道了,特別是2020年以后,柬埔寨看起來不太像柬埔寨,很像八九十年代中國的城鄉結合處。
卡塔爾世界杯最近很火熱,這個項目稍微了解得多一點。卡塔爾世界杯在2019年、2020年的時候就已經在招標了,他們跟宇通買了將近900輛純電動大巴,不像中國冬奧會,當時用的是氫燃料電池的大巴,卡塔爾用的是880多輛純電動汽車大巴,用的是ABB的純電弓以及配套充電樁。
到了沙特阿拉伯,最近習主席訪問,去到了中東地區。沙特聯合寶馬和富士康打造了他們自己的品牌,這個項目拿到了70億美金以上的沙特國家主權基金的資金。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五菱宏光已經攻占了印尼,而且五菱宏光已經成為印尼巴厘島G20峰會指定電動汽車用車。
不管是基礎設施方面的推進,還是電動汽車,還是政策方面的發展,大家可以去找自己企業的資源和定位,找到自己能夠吃的那口飯。不管是在歐洲、東南亞還是中東,我相信都可以找到自己很好的定位。
說到定位,(PPT圖示)我自己畫了一個小小的圖。從供應的角度來說,無外乎就是幾種角色。要么你跟政府做生意,要么你跟企業/B端客戶/車隊做生意,要么做C端的平頭老百姓。中間有一個X。中國商學院在研究商業模式的時候,會跟你講To B、To C。我們中國講的是“有容乃大,海納百川”,X指的是什么?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借助他人的力量做融合、方案整合,這才是中國以利于世界的強有力武器以及整合能力,這是中國超越其他國家非常強的一個能力,這一點大家千萬不要忘了。
具體來說,在B端或政府端,我們可以看到綠色出行的合作產業鏈,這是我們可以跟當地政府或某一車隊去談的。比如我們在海南島打造的“全島綠色出行”的氛圍,我們可以做端到端的綠色出行。具體到個人生活,我們是不是可以做綠色生活圈?這個綠色生活圈其實國內的充電樁運營商已經玩得非常好了,我們可以借鑒。右圖,為什么會有“?”,每個團體和公司要思考自己在其中是什么角色。比如你純粹以硬件銷售,或投標應標,這是你的長項,那就去做。比如我的方法是做平臺整合,我有本地的,或者通過網關做SaaS服務,或者說我的長處在于建設、工程,那你就做EPC總包,把售后服務和運維包下來,這也是很好的。比如我是做貿易的公司,我是做電商出身的,那我是不是可以考慮做渠道,做品牌類的擴展?
三、建議及展望未來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些小小的建議或展望。
建議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商業模式,另一個是產品方案。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領域,在商業的拓展上不太一樣。比如歐洲,跟我們中國的發展模式相比,在我個人來看非常相似,成長路徑也很像。不管是歐盟還是各國政府,缺乏了行政力量的強勢干預,這是因為兩邊的環境不一樣而造成的,但是從這一點上可以啟發大家,中國的很多東西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否是可以借鑒,或者可以去模仿的?美國的情況我不說太多。亞洲最近是非常火爆的,整個東南亞和亞洲一定會學中國,中國的作業就擺在這兒,你愛抄不抄。包括我們現在所處的深圳,在充電、電動汽車和新能源這個事情上,就是走得很前列。但很可憐的是,這些在東南亞、商業模式上追隨中國的追隨者們,在資金上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充足,特別是印度。大家可以在光伏太陽能、電動汽車等項目上多碰一點印度的項目,就知道我在說什么了。其他地方現在還在做夢,比如南美、中東,還有很多其他的地方都在做夢,這些地方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
產品側,主要是一些認證標準,大家出國做的話要提前做好。像CE認證,最開始的CE認證,10萬塊錢就可以做,到現在漲到了60萬,而且認證的時間從最開始的2個星期到1個月,后來到40天,又到了半年。所以大家如果想要往外突,特別是一些高端市場的認證應該怎么做,這一點需要想想。包括產品性能、產品覆蓋面。
未來的情況,跟國內很像,還是分成兩個方面提醒一下大家。
第一,賦能。這個詞我們中國人最愛講,這就是VDM網和能源互聯網之間的博弈。最近虛擬電廠炒得很火,它到底能解決什么事情?它能解決今年夏天發生在川渝兩地大面積限電的事情嗎?其實不能。氫燃料電池可不可以作為電能的替代品,在大范圍、廣域的地理環境上做運輸?比如我在新疆克拉瑪依沙漠,通過綠色能源制氫,然后把這部分氫放到了浙江沿海,放到這些傳統的拉閘限電的地方,再由氫轉換成電能,這樣做最劃算,還是說直接鋪設干道做超高壓更劃算?這個問題我在今天來之前,大概研究過,有一些學術類的paper會指出,做氫反而比直接架設配電網更劃算,這是很奇怪的現象。所以大家可以去想想,未來我們要做歐洲、美國、東南亞,除了拿訂單、要業績以外,我們跟當地的政府、環境去傳遞的信號到底是什么?
第二,現在不像今天,我們有來自北京、天津、山東等地的朋友了,你今天來,就來了,想來做生意就做了。當我們走出國門,在世界上行走的時候,特別是在歐盟,他們在碳關稅這個事情上已經有動作了,而國內很多車企都在做碳足跡的清算,也是為了這些電動汽車更好地走向全球。在座各位在走出國門的時候,如果哪一天遇到了,不要太驚訝,因為今天我已經提醒你了,你自己沒有做這方面的積累,以后一定會遇到一些問題。美國有一本書叫《On the Road》,路在腳下,只要走,就有希望。衷心地祝愿各位出海順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