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到來,住在城南的劉大姐用單位派發的福利券兌換了一盒月餅。月餅共有八塊,凈重1.5斤;外包裝盒重1斤。記者近期在走訪北京南城的幾家超市和糕點零售店時也發現,這種禮品包裝“豪華”的現象仍屢見不鮮。
像劉大姐這樣的消費者,其實并不希望商家在包裝上過分下功夫,她更期望買到的商品在包裝上更為“綠色”。很多人與劉大姐一樣在問,過度包裝為什么屢禁不止?
在今天舉行的“2010年中國零售業節能環保綠皮書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商貿服務司司長邸建凱從零售行業的角度分析了一些商品包裝為何不“綠色”。他說,如今制約零售業節能改造步伐的主要原因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資金制約。節能資金多由企業直接投資,缺乏其他融資渠道。被調查企業愿意采用的投資方式與實際情況差距較大。據統計,多達53.5%的企業希望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32.6%的企業希望有政府補帖,由企業、政府、經營戶相結合,或與廠家共同承擔等其他方式;只有10.5%的企業考慮全部由企業承擔節能費用。二是標準和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標準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影響節能效益衡量和節能持續動力的產生。管理節能的潛力依然很大。
如何在零售業推行節能減排?“綠色零售”已成為零售業未來節能環保的發展趨勢。
在今天的發布會上,商務部首次發布《2010年中國零售業節能環保綠皮書》(簡稱《綠皮書》),全面總結現階段我國零售業節能環保工作的現狀,研究零售業對國家節能減排及發展低碳經濟的作用和貢獻。《綠皮書》認為,零售業未來節能環保發展有六大趨勢:一、綜合節能新技術,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單位能源成本,打造綠色零售企業;二、充分挖掘門店的低碳發展空間,創建低碳超市、零碳超市;三、努力帶動上游供應商的低碳化發展,幫助零售企業拓展更大的低碳空間;四、發揮零售業的窗口作用,擔當社會責任,向消費者宣傳綠色低碳的消費理念;五、開展廢棄物的減量化與資源化,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六、建立更有效地降低采購成本和流通費用水平的綠色物流中心等。
邸建凱認為,如今零售業的節能減排市場潛力仍十分巨大,主要體現在用電耗能方面。他指出,目前零售業的能源消耗——電耗僅次于人力資源和房租,是三大成本之一。近些年,隨著零售業節能工作的推進,這一指標有所降低,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高出2-3倍,節能潛力非常大。
據悉,《綠皮書》今年特別增加了面向消費者的專題調查,覆蓋了北京、武漢、廣州等22個城市的消費者,共發放問卷1500份,回收有效問卷1168份。基本覆蓋了超市目標顧客,樣本量大,排除了背離真實情況的數據(記者 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