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靖斌 廣州報道
在歷史的長河中,2023年或許只是一滴水,但對于比亞迪而言,這一年卻如璀璨的星辰,標志著他們造車之路的二十個春秋。這二十年,是比亞迪與新能源夢想同行的歲月,既有光芒四射的成功,也有不為人知的艱辛挑戰。
在這個特殊的年份,比亞迪的掌門人、董事長王傳福,時常在深情的回憶中哽咽。他記得,當年那個決定踏入汽車行業的自己,面對的是外界的質疑與嘲笑,但他沒有選擇退縮,而是毅然決然地走上了一條孤獨的道路。他堅信,中國人能在各個行業創造奇跡,汽車行業同樣可以。他要為比亞迪,為中國的新能源車,乃至整個中國汽車工業,做一道聲震世界的證明題。
“比亞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國汽車可以!”王傳福的聲音,隨著比亞迪的成長,變得越來越響亮。
而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汽車產業發展情況亦備受各界關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要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
近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以下簡稱“比亞迪”)方面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比亞迪之所以能在新能源車領域領先,關鍵在于他們對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和深耕,這構筑了比亞迪的技術護城河。
王傳福曾透露,過去十二年中,有十一年比亞迪的研發投入超越了當年的凈利潤,有時甚至是凈利潤的三到四倍。即便在利潤大幅下降的日子里,比亞迪依然沒有減少對研發的投入,這種堅持最終換來了技術的突破和市場的認可。
2023年的數據顯示,比亞迪汽車的產銷量分別達到了304.52萬輛和302.44萬輛,同比大幅增長61.84%和61.86%,超額完成了年初設定的300萬輛年銷目標。這不僅是對比亞迪二十年堅持的最好證明,也是對其技術實力的有力肯定。
深耕二十年筑起技術護城河
3月6日晚,比亞迪旗下高端品牌騰勢汽車召開了新車發布會,正式帶來了新款騰勢D9,標志著比亞迪高端品牌向MPV市場發起新一輪沖擊,也將強勢打破傳統MPV車型二十余年統治,徹底改寫MPV市場格局。
回首比亞迪汽車的新能源征途,猶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詩。從第一輛新能源汽車走下生產線,到累計產量攀至100萬輛,這一躍進耗費了十三年的光陰。而接下來的倍增,卻以驚人的速度上演:第二個100萬輛僅用了一年時間,第三個100萬輛更是縮短至半年。
至2023年8月份,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比亞迪由此成為全球首家觸及這一里程碑的汽車制造商。2023年11月24日,再次傳來自比亞迪的捷報——第600萬輛新能源汽車宣告誕生,且實現這一成就,僅僅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可以說,比亞迪的每一步成長,都折射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崛起。
這背后,是比亞迪對技術研發的持續深耕。王傳福,這位比亞迪的創始人,每當回首過去二十年的造車歷程,總會感到一絲慶幸——他們選對了道路。“許多人曾嘲笑我們‘燒錢’,但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沒有自主的核心技術支持,就無法打造出優質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是我們走向科技自立自強的新長征。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從不猶豫,始終把技術的自主研發作為我們的堅定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回溯到2003年那個風云變幻的時刻,王傳福帶著對新能源的熱忱,踏入了汽車行業這個巨人爭霸的舞臺。然而,迎接他的卻是股價的應聲下跌,仿佛一記冰冷的耳光,給這位夢想家上了一堂生動的現實課。資本市場的殘酷讓王傳福嘗到了現實的苦澀。
“一個做電池的企業,怎敢涉足造車?”外界的質疑和嘲諷如潮水般涌來。王傳福記得,在2004年的北京國際車展上,比亞迪展出了三款新能源概念車,而周遭展臺無一例外地展示著燃油車型。“那時,幾乎沒人相信新能源汽車會有未來。‘新能源汽車’這個詞還鮮為人知。大眾既不理解也不看好,甚至帶有輕視。所有人都在質疑:比亞迪造電動汽車,真的可行嗎?”
面對外界的疑慮和譏諷,比亞迪并未退縮,而是堅定地走上了一條當時布滿荊棘、無人問津的道路。王傳福以一句反問為自己設立了命題:“為什么中國在其他領域能驚艷世界,在汽車產業就不行?”他立志要向全世界證明:“比亞迪能行,新能源能行,中國汽車也能行!”這不僅是自我激勵,更是對未來的堅定承諾。
技術,是王傳福手中的利劍。他深知,唯有不斷的研發投入和創新,才能征服世界的心。“我們用什么來證明自己?答案是研發和技術。”正是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使得比亞迪最終碩果累累。
今天的比亞迪,已然站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前沿。它始終秉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理念,保持了高強度的技術研發投入。截至今年2月18日,公司擁有超過9萬名研發工程師,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過4.8萬項,授權專利超過3萬項,平均每天專利申請27項、專利授權15項,并榮獲4項專利金獎。
作為一家以技術推動為核心的科技企業,比亞迪的技術研發始終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汽車領域,公司完成了從整車技術到核心零部件如電池、電機、電控的全方位覆蓋,甚至還實現了上游車規半導體的垂直整合,構建了一個涵蓋產業鏈上下游的完整產業生態系統。展望未來,比亞迪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技術創新不斷培育新的生產力,引領公司的高質量發展,駛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核心技術研發成就比亞迪
在回憶比亞迪早期對核心技術研發的投入時,王傳福依然懷著深深的感慨。
2002年,比亞迪洞察到了磷酸鐵鋰電池的潛力,并毅然決定投身于這一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自那時起,比亞迪堅守著這條技術路線,不斷探索新的可能。正是由于比亞迪長達十八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續研發,才誕生了2020年引領行業的刀片電池。
“刀片電池不僅打破了電動車續航里程的限制,還解決了新能源行業長期面臨的電池安全問題。”王傳福說道,“得益于刀片電池,磷酸鐵鋰技術再次成為市場的優選。”
談及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技術方面,比亞迪不僅是最早涉足的,而且在這一領域持之以恒。雖然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曲折與選擇,但比亞迪從未放棄。
“我們在2008年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F3DM,它搭載了我們獨創的DM混動技術。此后,我們又推出了升級版的DM2.0。到了2018年,當DM技術進化到第三代時,我們幾乎面臨走投無路的局面。當時,中國新能源市場上插電混動車的份額微乎其微,我們的技術急需進一步優化和突破,前景充滿不確定性。許多汽車制造商相繼放棄了插混技術的研發。即便在內部,也有許多聲音建議放棄。但我最終決定繼續堅持。哪怕是錯誤的堅持,我也愿意承擔后果。可以說,我們嘗試了所有看似可行的技術路徑。”王傳福在回想那段艱難歲月時,不禁淚眼朦朧。
比亞迪像不息的熱流一樣,始終堅持不懈地推進技術研發,終于收獲了輝煌成果。到了2020年,比亞迪在插混專用發動機、EHS電混系統以及插混專用刀片電池這三項核心技術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并將這些技術成功應用到生產實踐中。這些技術的突破性應用,使比亞迪成為中國新興造車勢力的領頭羊,同時也將這一核心競爭力推至市場主流。
“我們將第一代DM雙電機混動架構與三大核心技術的突破相結合,開發出了DM-i超級混動技術。自此之后,插混市場開始迎來轉機,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插混技術的研發行列,插電混動也逐漸成為主流。無論是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還是在研發資金的投入上,我們始終堅守在技術研發這條道路上。曾經,我們擔憂等不到春天的到來,更不愿辜負員工和支持我們的朋友們。”王傳福如是說。
現如今,比亞迪進一步將技術研發推向新的高度,提出了“整車智能”的概念。通過璇璣智能化架構的實施,比亞迪實現了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有效結合,使得車輛更加安全、高效和個性化。整車智能打破了不同系統間的壁壘,能夠實時捕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并在毫秒級的時間內匯總信息至一個“大腦”進行決策處理,迅速調節車輛狀態,從而大幅提升了駕乘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同時,整車智能也讓汽車更懂用戶,實現更多個性化設置,真正做到因人制宜。
只有比亞迪能夠實現整車智能。這一成就一方面得益于比亞迪全棧自研和垂直整合的戰略優勢,是比亞迪長期主義和技術重視戰略的成果;另一方面,它也離不開比亞迪在電動化領域的深厚積累,為整車智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正如王傳福所言:“整車智能,才是真正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