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是第十一個“全國低碳日”,在當天舉辦的2023年“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中,來自廈門的“堅持高質量發展,打造象嶼零碳綜合保稅區”項目作為園區類別,獲評國家生態環境部“2022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為綠色低碳園區建設探索“廈門路徑”、貢獻“廈門經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廈門自貿委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發揮敢為人先、先行先試的“特區精神”,在廈門市生態環境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政策創新和實踐,支持廈門港務物流有限公司將象嶼綜合保稅區打造為零碳智慧綜保區,以智慧化管理實現能源綠色化轉型、物流低碳化發展、運營數字化轉型。
去年9月,經中國船級社認證,象嶼綜合保稅區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實現了碳中和,成為全國首個實現零碳排放的綜合保稅區。目前,園區已成為內部碳排放與碳吸收自我平衡,生產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零碳綜合保稅園區。
能源綠色化——
屋頂變身“發電廠”
從象嶼綜保區的上空俯瞰,園區倉庫屋頂上一塊塊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形成一個個屋頂“發電廠”,通過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為園區生產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供給。
2020年至2022年,園區1#、3#、6#倉庫屋頂及停車棚上已建成裝機總容量為5.5兆瓦的光伏發電系統,全年發電量超645萬千瓦時。同時,初步建成0.5兆瓦的儲能電站,實現園區用電的“調峰填谷”。今年,園區內還將建成3.5兆瓦的儲能電站,進一步打造國內領先的“能源自平衡零碳園區”。
通過光伏、儲能等技術應用,象嶼綜合保稅區已建成光儲充一體化的示范園區,目前的自發電量遠超過用電量,多余電力通過港電公司實現電力上網。2022年全年,園區已建成的光伏發電項目余電上網電量277萬千瓦時,節約標準煤約2096噸,實現二氧化碳碳減排約6430噸。
在減碳的同時,綜保區的用電成本下降17%以上,夏季高溫天氣,光伏庫內溫度下降5度以上,降低了能源消耗,具有良好經濟、生態及社會效益。
今年2月,工信部、住建部等5部局將象嶼綜保區光伏項目列入全國第三批智能光伏試點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目前,廈門自貿委正在持續推動港務自貿城光伏項目、石湖山2號場光伏倉庫項目建設,下一步,還將充分挖掘利用自貿區內近80萬平方米的倉庫、廠房等樓頂空間開展光伏應用。
物流低碳化——
綠色裝備“顯身手”
沒有尾氣排放、噪音小……走進象嶼綜保區,隨處可以看到電動叉車、電動托盤搬運車、電動物流運輸車等新能源物流設備靈巧的身影。
作為建設綠色低碳園區的重要一環,綠色裝備帶來的低碳體驗,正在大顯身手。據象嶼綜保區運營主體——廈門港務物流保稅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電動叉車為例,目前,園區有電動叉車45臺,占比100% ,油改電后,一臺電動叉車一年可實現柴油替代量為6.2噸,可節約13噸標煤,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19.5噸。
不僅是物流設備“綠色變身”,園區內的倉庫照明、散熱設施、道路照明等設備均實現由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轉型,節能、零能耗、零污染、零排放等關鍵詞在園區的各種設施設備上展現的得淋漓盡致。
廈門港務物流公司還借助綠電不斷推進零碳經濟,輻射綜保區周邊經營場所,比如,不斷推進電動化進程,特種機械及起重機械的電動化,每年將節省燃油成本100萬元以上;綠電充電站的建設,給自貿城每個充電車位每年增加1萬元以上的收益,形成良性發展。
目前,廈門自貿片區正在努力探索推動綠色港口、零碳綜保區、節能倉庫等各個層面的低碳項目。在扶持政策方面,自貿委作為廈門市港口通關環境優化提升工作專班單位,已出臺2023年相關工作方案,將從四個方面持續加快推動港口綠色低碳智能發展;在產業發展方面,自貿委積極建設綠色供應鏈,并梳理形成相關案例,最終形成從前端到后端的低碳全鏈條系統,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層次低碳體系。
運營數字化——
智慧賦能提質效
不僅是裝備和能源的綠色化應用,數字化賦能也成為探索綠色低碳園區的關鍵技術。
“推動園區數字轉型,構建綠色網絡體系,象嶼綜保區緊緊抓住國家數字化工作的契機,投入大量資源開展智能化信息系統建設,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廈門自貿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園區積極整合構建智慧供應鏈,借助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優勢,與海關、海事、邊檢等口岸單位的系統數據對接,實現了企業報關申報無紙化、監管智能化、通關自動化,通關方面實行“一個平臺、一次申報、一次檢驗、一次放行”模式。同時,配合港務智慧物流平臺等系統,真正實現物流運輸的全鏈條數字化監管,提高產品運輸預測的準確性,有助于推廣有貨物需求的時候,按需要量派車運輸的智能化運輸方式,減少空駛率,避免無效運輸和重復運輸。據初步估算,上述系統運行后,運輸配送成本整體下降25%,能源消耗下降約20%,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除此之外,象嶼綜保區也建成廈門港電智能光伏主站系統,基于“互聯網+”的一體化監控(SCADA)及管理系統,為光伏電站提供管控及運維服務的支撐平臺,在實時監控和信息交互的平臺上完成系統監測、智能告警、設備管理、光伏發電、電能質量等功能,對存在的用能浪費現象及時發現、立即整改,進一步提升園區能源使用效率,整體節省耗能20%以上。(廖麗萍 周瑩 曾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