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及電池產業,憑借先發優勢、產業鏈優勢和產業同仁的持續創新,已經走在了行業前端。但能否在下一代電池技術方面,繼續保持引領,這是不確定的。”
在10月28日上午于上海舉辦的第八屆國際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中,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澤深表示。
最近,豐田、寶馬等國際車企都提出了固態電池裝車時間表,希望在下一輪電池技術競爭中搶得先機。對此,王澤深呼吁,產業界要加強電池基礎研發投入,強化材料創新能力;提升電芯結構、工藝等基礎性創新水平,緊抓電池創新第一性原理,積極布局下一代電池技術研發,做“難而正確的事”。
據王澤深介紹,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產業已經成為中國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728萬輛,同比增長37.8%,新車滲透率達到30.4%,預計全年銷量將突破900萬輛。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約300GWh,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另一方面來看,儲能作為與動力電池比肩的萬億級市場,也在加速爆發。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超過8.7GW,今年預計會達到20-24GW,今年儲能市場將呈爆發性增長。機構預測,放眼全球,未來幾年儲能市場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僅2023年全球儲能需求有望達到189GWh,同比增長超60%。
在全球汽車電動化和能源清潔化背景下,中國電池產業服務全球市場的能力也在增強。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動力電池TOP10企業中,中國企業繼續穩固占有6席,而據統計,截至目前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海外已建成、在建以及規劃建設的動力和儲能電池產能已超過360GWh。
與此同時,在技術創新方面,2023年動力電池技術創新也層出不窮,麒麟電池、大圓柱電池、神行超充電池、短刀電池、問頂電池、大軟包SPS電池、磷酸錳鐵鋰電池、凝聚態電池都已經落地或裝車,其中多個創新電池從電池材料、電芯結構和工藝層面創新,具有行業引領性,并受到國際市場的廣泛關注。
“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鋰電產業發展仍然存在資源供給保障壓力大、產能利用率退坡、投融資熱度退潮、前沿電池技術創新各國競爭激烈、產業鏈價格集體下滑、全產業鏈良性發展待修復、出海安全風險考慮不足等問題。”王澤深表示。
“鋰電主材產能過剩,受到渠道、價格、規模、資金、品牌等競爭因素加劇的影響,致使主材企業‘內卷’嚴重,機會窗口縮小。”王澤深說。
不過,隨著磷酸錳鐵鋰、復合集流體、硅基負極等新型材料契合下游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的趨勢,有望為鋰電行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引發新一輪技術變革。鋰電材料的細分賽道給也為企業提供彎道超車帶來更多機會。
與此同時,王澤深指出,面向更為廣闊的全球市場,既要看到全球汽車電動化帶來的巨大機遇,同國際車企一同成長和發展,同時也應積極了解、熟悉歐盟、北美等地區政策法規,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做真正服務全球市場和客戶的全球化企業。
在10月28日上午于上海舉辦的第八屆國際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中,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澤深表示。
最近,豐田、寶馬等國際車企都提出了固態電池裝車時間表,希望在下一輪電池技術競爭中搶得先機。對此,王澤深呼吁,產業界要加強電池基礎研發投入,強化材料創新能力;提升電芯結構、工藝等基礎性創新水平,緊抓電池創新第一性原理,積極布局下一代電池技術研發,做“難而正確的事”。
據王澤深介紹,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產業已經成為中國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728萬輛,同比增長37.8%,新車滲透率達到30.4%,預計全年銷量將突破900萬輛。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約300GWh,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另一方面來看,儲能作為與動力電池比肩的萬億級市場,也在加速爆發。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超過8.7GW,今年預計會達到20-24GW,今年儲能市場將呈爆發性增長。機構預測,放眼全球,未來幾年儲能市場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僅2023年全球儲能需求有望達到189GWh,同比增長超60%。
在全球汽車電動化和能源清潔化背景下,中國電池產業服務全球市場的能力也在增強。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動力電池TOP10企業中,中國企業繼續穩固占有6席,而據統計,截至目前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海外已建成、在建以及規劃建設的動力和儲能電池產能已超過360GWh。
與此同時,在技術創新方面,2023年動力電池技術創新也層出不窮,麒麟電池、大圓柱電池、神行超充電池、短刀電池、問頂電池、大軟包SPS電池、磷酸錳鐵鋰電池、凝聚態電池都已經落地或裝車,其中多個創新電池從電池材料、電芯結構和工藝層面創新,具有行業引領性,并受到國際市場的廣泛關注。
“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鋰電產業發展仍然存在資源供給保障壓力大、產能利用率退坡、投融資熱度退潮、前沿電池技術創新各國競爭激烈、產業鏈價格集體下滑、全產業鏈良性發展待修復、出海安全風險考慮不足等問題。”王澤深表示。
“鋰電主材產能過剩,受到渠道、價格、規模、資金、品牌等競爭因素加劇的影響,致使主材企業‘內卷’嚴重,機會窗口縮小。”王澤深說。
不過,隨著磷酸錳鐵鋰、復合集流體、硅基負極等新型材料契合下游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的趨勢,有望為鋰電行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引發新一輪技術變革。鋰電材料的細分賽道給也為企業提供彎道超車帶來更多機會。
與此同時,王澤深指出,面向更為廣闊的全球市場,既要看到全球汽車電動化帶來的巨大機遇,同國際車企一同成長和發展,同時也應積極了解、熟悉歐盟、北美等地區政策法規,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做真正服務全球市場和客戶的全球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