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車等產業快速發展,電池回收利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我國已進入動力電池大規模退役期,相關機構預計2023年退役動力電池將達59萬噸。
傳統的退役電池“抽檢”方式成本高,也難以做到對電池剩余容量的高效準確判斷。如今,在區塊鏈技術助力下,通過數據“上鏈”實現電池梯次利用。區塊鏈賦予退役電池新生命,也成為當前新興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升級的典型注腳。
電池數據上“鏈”
在深圳寶安區的一個工廠,長寬3厘米的區塊鏈通信模塊被貼片機安裝在線路板上,一個具備“上鏈”功能的線路板就此完成。在這里,區塊鏈線路板單日最高產能超3萬片。
從工廠下線后,區塊鏈線路板被運往一家做電動二輪車換電的科創企業嘟嘟換電,線路板和新能源電池被包裝在一起,組成電池的管理系統。每一個電芯的電量、電壓、充放電次數、電池健康度等數據都會記錄在區塊鏈上,數據源頭可信且不可篡改。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不同電池損耗程度不一,傳統的做法是將電池包拆解,檢測每一個電芯,挑出合適的再組裝成新的電池包。而更多缺乏相應技術和人力的回收企業,只能將退役電池當廢品拆解粉碎,直接出售電池中的重金屬。
“螞蟻鏈融合區塊鏈和IoT技術推出可信上鏈模組和芯片,安裝在電池管理系統上,實現電池數據源頭上鏈。回收方不必逐個拆解就可以了解電池的全部數據,即保證了安全,又可實現梯次利用。”嘟嘟換電創始人廖志成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此外,基于可信數據,電池回收企業還可以提前兩年就確定電池的回收價格區間。“通過上鏈電池數據的分析預測,可以提前給出電池持有方最佳的運營、回收策略,比如電池在充放電多少次后進行回收是最合算的。據測算,回收后再利用,一塊電池使用效能可以增加20%到30%。”廖志成說。
記者了解到,電動二輪車租賃、電池換電等新能源電池使用企業和回收企業都可利用這一電池“上鏈”方案,提高可再生利用質量和效率。作為新能源設備區塊鏈平臺,螞蟻鏈平臺上鏈的新能源設備超過900萬臺,涉及二輪車出行、動力電池、新能源四輪車等。
電池梯次利用
近年來,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我國已進入動力電池大規模退役期,相關機構預計2023年退役動力電池將達59萬噸,自2028年起退役動力電池將超過每年260萬噸。
業內人士介紹,電池梯次利用是降低動力電池綜合使用成本的有效途徑。動力電池退役時還保有70%至80%剩余儲電能力,可廣泛用于電力系統儲能、通信基站備用電源、低速電動車、電動叉車等領域。
此外,退役電池也是鋰、鈷、鎳等電池上游原料的重要來源。“樂觀預計,20多年后,通過動力電池回收的材料完全能夠滿足我們生產新電池的材料了。”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電池回收利用委員會秘書長楊林說。
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提升廢舊物資回收行業信息化水平,支持回收企業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全鏈條業務信息平臺和回收追溯系統。
“當前,通過區塊鏈能夠精準記錄電池生命周期,對高效流通利用和回收具有積極作用。”北京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陳鐘說。
激活電池價值
實際上,電池數據“上鏈”不僅幫助電池回收降本增效,也用在了企業融資等更多場景中,幫助像嘟嘟換電這樣的科技企業“輕裝上陣”。
“發展換電業務的核心是買電池然后租出去。”廖志成說,如果按每塊電池1000元計算,20萬用戶量需要準備2億多元的電池資產。通過把電池數據“上鏈”用在融資場景中,投資方能夠更準確、更合理、更快速地進行電池價值評估,也更放心給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憑借電池數據‘上鏈’,嘟嘟換電獲得一筆2000萬元經營性租賃貸款授信,綜合融資利率從10%降至6%,融資成本大大降低。”廖志成說。
“大部分科技類創新企業往往是守著大量科技資產卻無法衡量、無法確權、無法使用。”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說,區塊鏈激活了電池等資產的價值,區塊鏈、物聯網等應用可以有效解決企業、金融機構和平臺方之間的信任問題,讓金融機構把風控焦點從難以定量、難以評價的企業信用轉移到可以衡量、可以判斷、可以確權的科技資產上,真正讓科技資產成為企業的信用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