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充電樁企業陸續加速出海進程。現階段,國內充電樁企業出海進程如何?近期國外針對電動汽車配套基礎設施的一系列新規,國內企業又將如何應對?
◆海外市場潛力巨大
據中國充電聯盟綜合部主任李康介紹:“隨著國內充電設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內充電設備的利潤率已大大降低。充電設備廠商為尋找新增長點,紛紛尋求出口。目前,已有數十家企業著手充電樁出口業務。此外,由于國外主要是由車企投資建設充電網絡,充電設備產業鏈布局相對較差,國內充電樁產品無論在質量上還是在價格上相對具有優勢。”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也表示:“目前,雖然我國充電樁出口量與國內充電樁數量相比較少,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全球充電樁需求將大幅增長,早日搶占全球市場對于已在該領域積累了十幾年技術的國內制造商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那么,全球各國的市場發展現狀如何?據深圳市科華恒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舒展介紹,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加快汽車電動化的轉型步伐。歐盟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速,美國隨著補貼法案的逐步推出,也將快速釋放市場潛力;日本為跟上汽車電動化的大趨勢,也將由燃料汽車轉向電動汽車的研發。“以歐洲為例,歐盟電動汽車的銷量在過去5年里增長了10倍,但公共充電樁的數量卻僅增長了2.5倍。目前,國內的車樁比是6.8:1,而歐州的車樁比為15:1-20:1。海外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慢于電動汽車的發展速度,未來市場潛力巨大。”
◆尋求新合作模式
國外市場需求量大,國內企業紛紛出海。近期,美國針對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出臺了新規,要求所有接受美國《基礎設施法案》補貼生產的電動汽車充電樁必須在美國建造;2024年7月起,美國本土生產的部件至少占充電樁成本的55%。這些要求對國內企業影響幾何?
李康指出:“當前,國內充電樁大多出口歐洲,如意大利、荷蘭和德國等。國內的充電樁主要跟隨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走向海外。而美國的新能源汽車主要車企特斯拉,在最初并沒有使用國內生產的充電樁,因此,向美國出口充電設備的企業相對較少。”
事實上,自去年年底,國內已有充電樁企業開始將總部遷移到歐洲等地,以此布局全球充電樁市場并應對國際上的貿易壁壘。而對于有美國出口業務的國內企業來說,該新規的出臺也絕非毀滅性打擊。
“與國外不同,我國充電樁企業數量眾多、投入大、起步早。但相比一些國際公司,中國公司往往規模較小、國際化程度較低。針對此次美國的新規,國內企業或可選擇在美國本土建廠。”張翔表示。
道通科技日前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目前公司在北美的充電樁訂單主要來自于當地的商業客戶,政府補貼項目占比較小,所以影響可控。長期來看,政策限制會逐步趨嚴,尤其是對美國本土制造的要求,因此,該公司今年有在美國本土組建工廠的計劃。
梁舒展則表示,目前公司采取靈活的出口方式,既有零部件配套業務,也有充電樁整樁出口業務。“美國新規的要求意味著中國企業無法向美國整樁出口,并且在2024年7月后,國產的充電樁配件也將無法被美國樁企優先選用。對于美國市場,我們爭取在新規嚴格落地的緩沖期內,與當地合作伙伴積極探討應對美國新法案要求的合作模式,如技術出口或合資等模式。”
◆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李康認為,未來,國內充電樁企業應具備抵御風險的能力。“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配套設施,隨著充電技術的不斷進步,充電設備的成本占比將逐漸增長。與此同時,充電設備的需求量也將與日俱增。因此,各國主機廠勢必會在充電設備制造端布局,屆時,全球會如何開啟產品競爭不得而知。”
他建議:“接下來,國內充電樁企業一方面要依據當前成本和技術優勢,繼續加強自己的研發能力,提升整個產品的更新迭代速度,在技術上保持領先優勢;另一方面,也要積極開展與國外企業的合作,實現雙方互惠共贏;此外,還要注意在如充電連接器、充電模塊等原材料方面的提前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充電樁出口不僅面臨著貿易壁壘的難題,出口前期的研發投入也是不小的挑戰。據梁舒展介紹,海外共有三套不同的標準,國內充電樁企業需對應國外不同區域標準開發新的技術與產品;世界各國還有不同的電網上網要求、計量認證要求、支付結算系統差異、充電樁售后本地化等。
“國內企業出口充電樁產品面臨的技術難題可以通過技術積累和沉淀來解決,但企業發展面臨的投資經營風險既需要企業自身更合理的經營管理和謹慎布局,也希望得到更優的配套政策支持。”梁舒展表示。
對于今年的總體市場形勢,李康認為,國內充電樁出口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明顯,潛力巨大。因此,未來2-3年,充電設備的需求量將是激增趨勢。”
梁舒展也表示,公司主要業務范圍覆蓋歐洲、亞州、北美、印度、中東等,預計2023年的出口增速將超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