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政策一舉多得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在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技術的同時,形成了涵蓋基礎材料、零部件、制造裝備等完整的產業體系,具備了支撐產品全面市場化拓展的基礎和條件。
然而,目前還面臨充換電便利性有待提升、產業融合發展不夠等突出問題,同時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對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也提出更高要求。
華安證券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底,全國公共領域汽車保有量中,新能源汽車占比約為10%,公共領域汽車電動化進程發展緩慢。車輛使用頻率高、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較低,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總量占比大的問題尚未緩解。
《通知》提出,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公務用車、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物流配送、機場等7個重點領域的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我國多個城市已開啟了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的進程,且有不小的收獲。
深圳市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已有十余年,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深圳市投入純電動公交車15896輛,成為全球率先實現公交100%純電動化的城市,年均節約34.5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量135.3萬噸。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表示,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推動提升車輛電動化水平,可以有效促進節能減排。
“試點”在前、以點帶面,受政策推動,試點工作或成為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的重要“助推器”,并開拓出一條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途徑。
從消費端牽引新能源汽車發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5.6%,已超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的目標。
“提前完成任務”背后離不開政策的支持。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其中補貼和高油價因素起到重大作用。然而,自2023年起,延續13年之久的新能源汽車國補政策正式畫上句號。在國補終止后,新能源汽車的整體銷量出現大幅下滑。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在國補退出后,全國新能源乘用車消費市場隨即出現調整,處于政策切換后市場適應,并逐步回暖的關鍵調整期——關鍵調整期內推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對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有何意義?
“我認為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從消費端牽引新能源汽車發展。在推行過程中,新增車輛會實現增量的替代。”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董彥嶺表示。
續航能力是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顧慮之一。在董彥嶺看來,如果在公共領域用車替代的過程中,能迅速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間接打消消費者的“后顧之憂”,激發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活力。
《通知》指出,以車輛電動化水平大幅提高、充換電服務體系保障有力、新技術新模式創新應用為主要目標,重點提升車輛電動化水平、促進新技術創新應用、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健全政策和管理制度。
郭守剛表示,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推動提升車輛電動化水平,不僅可以有效促進節能減排,帶動基礎設施建設,還能促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探索和創新應用,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
“做試點工作要基于一個前提,也就是我們說的可能性問題。近年來我國電動汽車技術逐漸成熟,為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提供了條件。試點城市可以通過示范促進產業發展,實現激勵相容。”董彥嶺表示。
拿下試點,青島頗具優勢
不是每個城市都能成為“試點”。董彥嶺表示,以合肥、上海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較發達城市,成為試點城市的可能性會大一些。除此之外,越大的城市越容易實現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以公交車為例,使用頻率越高的城市,在普及新能源公交車的過程中折合的運營成本將越低。”
蓋世汽車數據顯示,2022年,有10個城市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0萬輛。其中,上海市的銷量最高,約33.25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達47.84%。杭州市與深圳市位列二、三位,銷量分別為21.30萬輛與21.15萬輛,滲透率分別為44.12%與48.09%。
結合人口數據來看,截至2022年,在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大城市中,有8個城市的人口數量位列城市人口數量排名的前十位,分別為上海、深圳、廣州、成都、北京、蘇州、重慶與天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以上8個城市或所在的省份均發布過與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相關的政策,可以說為爭當試點城市打下了一定基礎。
視線聚焦山東,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多點開花”的山東,哪個城市有機會成為試點城市?“我認為,青島、濟南、煙臺等城市成為試點的可能性比較大。這些城市的人口相對密集,在財政、產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有較好的條件。”董彥嶺表示。
近年來,青島市汽車產業漲勢迅猛,汽車消費已成為消費增長的重要引擎。2022年,全市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17.1萬輛,較去年新增5.1萬輛;全市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5.8萬輛,排在省內城市的首位。即墨、萊西與西海岸新區三個主要集聚區基本形成,合力逐漸釋放。
“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發展的關鍵在于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的便利性,既要實現充換電基礎設施數量的增長,也要推動充換電技術創新和充換電技術標準的完善。”能鏈研究院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青島市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與延伸,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數字網絡打造等方面,已積累了較大優勢。
向充電深層次探索,特來電已經搶先出發。企業成立八年來,特來電及其母公司累計研發投入超過20億元,將“面向于大規模電動汽車的充電網”作為重點,提前布局。
成立于2016年的能鏈搶抓發展先機,用六年的時間扎根能源產業,建立了覆蓋油、電的兩張數字化能源補給網絡,如今已成為助力交通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升級的行業大中臺。為有效疏通充電行業面臨的諸多“堵點”,能鏈智電以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為電動汽車充電服務產業打造出“能鏈綜合能源港”,從產業各環節入手,提升效率與服務,助推充電樁新基建與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政策之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來到新的路口。日前,青島市印發《青島市加快清潔能源供熱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青島市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又有了新的發展動力。厚積成勢、快速發展,若青島市能拿下試點,必將為“雙碳”目標的實現形成良好助推。
(半島全媒體記者 許耀文 實習生 宋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