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汽車換電站的主要運營商為蔚來、奧動新能源等,但隨之也有越來越多的運營商企業加入換電賽道,例如易易互聯、協鑫能科、藍谷智慧能源等。
但換電模式的推廣并不是一家或幾家企業能實現的,離不開車企、電池供應商、換電站運營商等多方的合力,換電產業上游包括基礎零部件、充電系統、快充系統、動力電池等;中游為換電運營商,包括換電站、充換電設備、換電平臺等;下游則包括各類汽車產品和相關服務的B端使用平臺(各租車用車平臺),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等。
放量元年,換電模式如何沖出桎梏
產業鏈條如此之長的換電行業,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加持下,把今年升級為放量元年,但仍需面臨眾多風險和挑戰。
首先從經濟層面來講,修建換電站會抬高成本的問題始終無法繞過去。建一座換電站,加上搭建充電體系、電力擴容,土地成本等費用,幾百萬是最基礎的費用。其次,將所有電動汽車品牌電池統一并不現實,一方面會讓車輛設計復雜程度增加,另一方面也會帶來更大成本壓力。
“換電站的回收周期要10年以上,一般新能源換電站整體都在虧損。雖然換電站日常運營能夠覆蓋日常成本,但固定資產投資還是要攤銷很久。”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大眾日報》采訪時介紹。其舉例,換電站單站設備大約為260萬,單站配60塊電池共花費250萬,再加上日常維護和維修支出成本,單站成本是600-800萬,回收周期很長。
此外,在電動汽車換電體系推進中,同樣繞不開的一個問題便是,電池標準化、統一化。市場缺乏電池類型、參數定義、電量計費等方面的統一規定,主機廠和電池廠家各自為戰,限制了換電站的通用性。
目前,換電主要用于運營類乘用車和商用車,私家車市場換電滲透率較為滯后,市場換電需求量相對較小,一定時期內面臨利用率、盈利率低等困局。
換電模式需構建完整的開放生態圈
面對換電模式存在的難題,吉利與力帆攜手共創的換電獨立品牌睿藍汽車給出了一份新的解答方案。
作為“換電輕出行的普及者”,睿藍汽車以車為紐帶,以用戶為根本,以萬物車聯為目標,從產品布局、渠道規劃、生態構建等方面多向發力,打通了上下游產業鏈,構建出了可循環的一體化換電生態圈,在帶給用戶換電出行輕體驗的同時,為整個汽車產業綠色升級獻出睿藍之力。
“睿藍換電生態圈打造出產業開放平臺和用戶生態平臺,兩個平臺可相互賦能,共同發展,以創造出更豐富、更人性化的服務和體驗。”睿藍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蔡建軍在睿藍品牌發布會上說道。
據了解,睿藍汽車的產業開放平臺構建了從“購車到用車、產品到生活”的閉合圈。其中,易易喚能、易能、睿藍汽車分別承擔了換電站運營、電池銀行和整車制造的角色。作為開放的換電生態,睿藍汽車全面布局換電行業的整個生命周期,積極引入資源,為換電生態業務覆蓋全面賦能,與協鑫新能源、曹操出行等換電生態伙伴展開戰略合作,共同提升換電網絡布局范圍,將換電車型可迅速產品化并推向各個B端、C端等細分市場,從而讓換電車型的市場基數能夠迅速擴大。
同時,睿藍用戶生態平臺旨在為用戶打造更便捷的換電生活圈,秉承“讓用戶享用換電科技,探索生活無限可能”的核心價值,以超級App、用戶專屬品牌IP、睿+服務三大利器為核心,重構“人、車、站、云”關系,打造新生態,為用戶創造出更美好的換電輕生活體驗。
未來兩年,睿藍汽車計劃每年最少導入兩款換電車型,以多元的產品矩陣,不斷喚新用戶的出行體驗。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睿藍汽車攜手換電生態伙伴也正全力加速換電站的布局,堅持聚焦國內,廣拓海外,計劃在今年重點發力8個換電試點城市、15個核心城市,力爭在今年年底,實現國內換電渠道布局突破200家,并實現逐年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