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高潮迭起
“綠色環保”是本屆冬奧會的一大亮點,為了降低排放大規模使用了氫能源車作為交通工具。北京冬奧會共計投入使用816輛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主運力開展示范運營服務。作為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最大的一屆奧運會,北京冬奧會為國內氫能企業,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提供了豐富的示范應用場景,實現了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管理的重大創新。
示范:“雙能”小車北上服務冬奧會
來自各企業的大中小型新能源車,在冬奧會上大放光芒。引發外界興趣的,也包括了一輛無人駕駛小車。在位于張家口賽區的北京冬奧山地新聞中心,有一輛通體灰黑、極具未來感的小巴,原來它是一個名為易特智行的氫能自動駕駛方艙。在冬奧會舉辦期間,該車負責為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提供短途的生活運輸擺渡。全程無人駕駛,沒有方向盤,沒有剎車油門踏板,完全靠機器自動控制。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自主定位,自動停車讓行或減速避讓,實時提示與前車的行車安全距離,到站自動停靠,還可以語音召喚和人機對話。
這輛小車的制造者是來自廣州的科技企業,是一個“智能移動空間智造+運營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具有車身設計、線控底盤、無人駕駛算法及運營的實力。在服務冬奧會上,它將智能駕駛和氫能源“雙能”融合。當前,張家口正在戰略部署打造國際知名的氫能之都。作為一家總部在廣州、落地張家口的企業,這款車也被作為當地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張城市名片。
運營:氫燃料汽車已經跑在馬路上
在過去三年里,國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迅速,頻頻出現在各大車展。業界公認的首款真正意義上量產并上市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是豐田的Mirai,也是國際標桿。據媒體報道,此次豐田汽車為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提供的賽事服務車輛共計達到2200余輛,包括豐田的氫燃料電池車全新Mirai第二代乘用車、柯斯達氫擎等。
去年10月,廣汽集團首款氫燃料電池車在如祺出行平臺開啟示范運營,為廣州市民帶來更加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汽車出行體驗。這一款名為AION LX Fuel Cell的車型是一款基于廣汽集團GEP 2.0平臺開發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在保留豪華智能超跑SUV AION LX超大空間、超低風阻、超高科技配置的基礎上,自主開發了燃料電池系統和車載儲氫系統,最大輸出功率超過135kW,百公里氫耗僅0.77kg,NEDC工況續航里程超過650km,一次加氫僅需3-5分鐘,從數據上看,這已經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市場:純電和混動汽車持續熱銷
氫燃料車作為汽車業界的新成員,正孕育著無限的可能。至于純電汽車和混動汽車,則繼續保持了新能源行列中的明星地位。
本月,位于深圳的比亞迪公布了1月銷量,其乘用車1月全系銷售95180輛,同比增長126.10%。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售92926輛,同比增長367.60%。在去年全年實現近60萬輛的銷量基礎上,以其技術實力成為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冠軍。
比亞迪在國內新能源領域以“純電為主”的技術路線下,在純電市場持續發力。1月銷量為46386輛,同比增長220.70%。同時,比亞迪依然重視插混車型的需求。其DM-i主打“以電為主”,兼顧續航與動力,適應多元的用車場景,打破合資車在混動領域的壟斷地位。
和頭部企業相比,來自廣州、作為“造車新勢力”的小鵬汽車同樣發展明顯。今年1月,小鵬汽車交付12922輛,同比增長115%,連續5個月交付過萬輛。截至今年1月底,小鵬汽車歷史累計交付量已突破15萬輛。
基于持續攀升的在手訂單及全年增長預期,小鵬在今年1月底至2月初春節停產期間對小鵬肇慶基地開展技術改造。改造完成后,訂單有望加速交付。截至今年1月17日,小鵬汽車已累計上線品牌超充站813座、目的地充電站166座,貫通全國所有333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及4個直轄市。
生產:廣汽光伏累計發電超2.8億度
綠色低碳浪潮,也催促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冬奧會期間,廣汽零部件(廣州)產業園分布式光伏項目能源管理合同正式簽訂,項目建設正積極推進中,大灣區光伏應用也再上新臺階。
說起光伏發電,位于廣州的廣汽豐田早在2008年就已經開始布局,成為國內首家最大規模導入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汽車企業。其在第三生產線屋頂大面積采用太陽能板,年發電量為1000萬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000多噸。
只要去到廣汽旗下的汽車工廠,觸目可見的,都是一大片廠房屋頂上的光伏裝置。截至去年年底,廣汽集團旗下企業已投入使用光伏發電裝備合計達68萬平方米,年發電量可達6570萬度,累計發電超2.8億度,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17.4萬噸。企業在投資建設光伏發電設備中,均采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運營,滿足企業需要的同時,剩余電量可接入電網,銷售給有需要的企業與家庭,為綠色生態發展作貢獻。
在2021年廣州車展中,廣汽集團提出了GLASS“綠凈計劃”的“雙碳”目標,計劃在2050年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為達成這個目標,從研發、生產到消費者使用全鏈路思考,推進光伏發電、采用綠電,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政策:規劃推動新能源產業創新
在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對于新能源的極致追求一刻也沒有停步。和冬奧會舉行的同一個時間點,廣州2月17日公布了《廣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規劃要求圍繞新能源重點領域,超前部署關鍵核心技術,集中攻關、示范試驗和應用推廣一批新能源技術,推動能源技術優勢加快轉化為經濟優勢。
從該規劃看,氫能源方面,系統布局氫能的綠色制取、安全致密儲輸和高效利用技術。優先突破氫燃料電池應用技術、基于儲氫材料的高密度儲氫技術。重點發展太陽能光催化、光電催化和熱分解水制氫技術。可再生能源方面,重點研究高效光伏環保型功能材料技術、高可靠光伏建筑一體化智能微網技術、柔性襯底薄膜電池技術。
新能源汽車方面同樣包含了豐富的內容,比如要重點突破高性能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總成關鍵技術、智能電動汽車新型電子電氣架構關鍵技術、高性能長耐久一體化電驅動系統集成技術、電動汽車動靜態高效無線充電技術、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
在深圳,氫能源產業同樣實力強勁。這個城市已經擁有近70家創新型企業及科研機構從事氫能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研發出電解水制氫設備、高功率密度電堆及系統、燃料電池重卡、氫能無人機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氫能科技產品,覆蓋了氫氣制取、儲運、加注、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和零部件、膜電極、電堆、系統集成、應用產品、標準測試、運營服務等產業鏈環節,形成較為完整的氫能產業鏈。
去年年底,深圳市發展改革委發布《深圳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根據該規劃,到2025年,深圳將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發展生態體系,氫能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深圳目前已經集聚了100余家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鏈企業和科研機構,掌握了一批國內、國際領先的核心科技,綜合影響力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