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就是多數人在“疫情時代”里最真實的生活寫照,“失算”也就因此成了生活常態。相同的觀點引申到中國汽車市場同樣管用,超乎我們原本判斷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以新能源汽車市場為例,微型電動車煥發“第二春”、跨界造車運動卷土重來……都是多數人預料之外的,但這些我們在此前的文章中就已經探討過,這里不再過多贅述,我們聊點沒聊過的: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年度銷量,聊聊我們對其2021年銷量數據的“失算”和2022年銷量數據的預判。
先來看一組數據,根據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354.5萬臺,銷量352.1萬臺,均同比增長1.6倍(中汽協2020年的產銷數據分別是136.6萬臺和136.7萬臺)。新能源汽車市場玩家有多得意,我們就有多“失意”,因為包括我們在內的多數汽車媒體人都“失算”了,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年產量200萬臺的預判實在過于保守……
這種感覺就像是:在冬奧會前,我們都“賭”谷愛凌要爆,但不曾預料她爆的速度和程度會如此兇猛。相同的,我們都知道,在“雙碳”的大勢下,新能源汽車會迎來它的強勢期,但不曾想它強勢的程度超乎想象。
不過,即便如此,還請各位允許我們打算做一番“狡辯”,在我們看來預判結果之所以會出現這么大的偏差,是由幾方面原因造成的:①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疫情改變了多數人的計劃,包括買車,疫情的沖擊影響下,使得部分消費者將購車行為延后至2021年;②相關政策的強導向,廠商和消費者觀念發生轉變;③資源價格此起彼伏地上漲,讓廠商和消費者確信成本會持續上漲,提前生產、提前消費。
所以,冒著再度“失算”的風險,我們仍想對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預判有所保留,預估數據為450萬臺,至于緣由,以上闡述的幾點偏差理由是各中理由,而除此以外,新能源汽車本身需要面臨的窘境同樣是關鍵因素,包括充電、漲價以及安全這三大問題,我們展開來簡單聊一聊。
當新能源汽車增長速度與充電設施建設的增長速度不匹配,充電難的問題將會被放大,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增長速度過快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當電池技術持續進步,續航問題逐漸被弱化時,新能源車的主要問題會逐漸由“里程焦慮”轉變為“補能焦慮”。不過,當挑戰出現,機遇也才有機會冒頭:補能問題的日益突出將推動“快充和換電”成為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題,這是我們的另一點預判。
一方面,充電設施緊張的情況下,將有更多快充技術被應用,保時捷Taycan實現800V高壓充電系統的量產、奔馳發布接近量產狀態的EQXX邁進了900V高壓直流快充門檻等跡象就是某種預兆。一方面,今年將是換電模式發展的大好時機,頭部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發布換電品牌EVOGO就是某種征兆。而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我們的預判,快充和換電這兩大趨勢,將不會和平發育,它們就是各自最大的競爭技術,生存空間此消彼長,這一點以后有機會我們再聊。
再來聊聊漲價,某種程度上,漲價對于新能源車市場而言,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一方面,2022年本身就是新能源補貼的最后一年;另一方面,以鋰資源為例,電池等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這兩方面最終都會導致新能源汽車價格上漲,并因此影響消費者在燃油車和電動車做選擇的結果,他們現在還有得選……
最后是安全問題,1.6倍的產銷量增長速度,如果事故率不變,就意味著一段時間后,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的數量同樣會增長1.6倍,加上時代交替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安全事故往往會被放大,影響消費者的選購判斷,從而影響銷量。相同的,安全問題的增長將推動新技術的應用,安全系數更高的電池技術在今年將得到更多應用,比如半固態電池。
寫在最后
既然有勇氣對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行大猜想,就代表著我們早已做好被“打臉”的準備,近幾年的市場觀察早用事實告訴我們,發生什么都不足為奇……我們更關心的其實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會不會“失速”、市場能不能健康發展、技術進步能不能解決市場痛點這些才是關鍵,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