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榮幸受邀參加這次論壇分享,我是第一次參加這個論壇,非常感謝主辦方的邀請。我叫張旸,來自易易互聯,現在負責研發與制造中心的項目與經營工作。
剛才在座大佬提到了生態,我今天帶一個不同的題,也是生態,叫做《打造換電共同體,引領行業高成長》。
什么叫共同體?其實也是生態。為什么現在講生態?針對剛才大家的材料里可以看到,各個行業、各個企業都是從2017年左右進入到換電行業里,為什么進入這個行業?有它自己獨特的原因,所以我的第一趴還是要啰嗦一下換電行業的發展歷史。
因為這個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很多質疑,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人講換電是個偽命題,你們建了那么多換電站是不是養蚊子?你們的換電成功率是不足的。但是我想講,這個行業不是從2017年才起的風口,這個行業從2007年開始就已經做了相當多的工作,有很多先行者推進這個工作,以奧運會為起始點,當時以商用的大巴車為基礎,有很多企業、先驅者進入換電這個行業,但是受限于頭部企業的參與程度,及商業模式的不成熟,包括換電技術的不成熟,整個行業出現了大概10年左右的震蕩期。一直到2017年左右,整個乘用車的底盤使換電的技術路線被廣大的企業所接受,2020年左右國家相關法規政策陸續出臺,這個行業才真正進入到風口起飛了。
為什么到2017年之后,這個行業能夠往上走?主要是幾個原因,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從2019年到2022年,多部委都出具了鼓勵換電發展的相關政策。在各個行業、各個國家層面的會議中,特別是以工信部為主牽頭的會議里,可以看到很多政策導入。
包括經濟的發展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前如果以私家車為主的交通方式,大家都會認為這個車是私有的,其實對換電是不利的,因為換電的電池可以理解為流轉和公有的,所以2015年之后的共享網約車、共享單車的共享經濟發展,讓人們對“擁有”的觀念開始逐漸轉化為共享,這也是有利于換電發展的觀念改變。眾所周知,觀念是最難改變的。
社會層面來講,起碼一二線城市的交通、物流、出行和停車,從2014、2015年開始全面轉向電動化,有了電動化車輛為基礎之后,換電才具備了更多的可行性。還有技術發展,剛才提到從2007年到2017年,整個行業發展過程中,包括換電機構、換電技術都是多套路線并行,隨著類似5G、大技術、大數據技術,包括自動化和智能軟硬件的出現,使無人值守和高效的底盤自動換電路線開始往下走。
基于此,得益于這些技術政策,包括整個行業的發展,新能源換電市場進入了發展快車道。目前來看,針對換電車的預測還是比較樂觀的,到2023年中國充換一體的乘用車新車預測銷量能達到百萬級,電池租賃預計有千億以上的市場。
風口已至,各個資本也已經嗅到了風口,從2017年開始,歷年換電相關企業的注冊數是指數級上升,現在已經達到萬家級別。從2017年開始到現在也就是五六年時間內,換電有多火?我們預計到2025年整體私家車充換一體的車輛滲透率達到20%以上,當前還在10%以下,所以這是非常巨大的市場。
從2025年到2030年的時間段,我們認為換電行業是萬億級的市場,主要現在換電企業有多種切入市場模式。
第一個是主機廠模式,這些頭部車企陸陸續續開始下場,主機廠模式有兩種:第一,以B端市場切入為主,比如北汽、廣汽、其他的企業。第二,一些C端市場是蔚來。
第二,換電運營商模式,以奧動為主,結合B端運營市場與頭部車企進行合作,做了很好的推廣。
第三,電池供應商模式,寧德時代以電池供應商模式切入的換電賽道。
在這些推廣的過程中,生態布局方面,從電池銷售、車型銷售、換電運營和電池持有這四個大模塊來講,每個切入方式也有不同的玩法,但總體來講,行業內都是這三種玩法。
基于此,接下來講一下易易互聯對整個換電生態、換電共同體的思考。
易易互聯是基于GBRC架構打造的換電平臺,我們認為我們是換電出行品牌的企業。現在在換電站和標準化電池包、車輛、站供云平臺方面擁有上千項技術專利,而且從2020年開始,積極參與并主導多個國家及行業相關標準的制定。比如近年來陸陸續續在組織的10多項國標推的標準推進,所以這個行業的標準化和行業壁壘已經逐漸開始形成。
總體來講,易易現在是業內唯一一家具備整車電池換電運營、換電生態全產業鏈的企業。
現在已銷售的換電車輛大概在3萬多臺,其中重慶是樣板和試點城市,現在單城已經建成40座換電站,已銷售的車輛里有將近6000臺是入網的,單城的換電次數達到將近1萬次。重慶城市單站平均每天換電次數達到200多次,峰值站達到400多次,每天的換電度數達到了上萬度電。
剛才溫總提到靈魂拷問,有沒有已經賺錢的?重慶不能說賺錢,起碼已經平了。也就是我們認為單城市達到這個規模,換電運營模式完全可以跑通,完全沒有問題,而且現在是比較粗放的行業發展和管理模式下。包括陳總提到換電站的成本再降20%,其他的運營成本繼續再降一降,盈利空間已經出現了。
目前整個易易對開城和運營相對比較謹慎,這是一門生意,不是慈善,還是以賺錢和盈利為主要依據。
易易是吉利旗下的公司,我們做這個事情很早,2017年開始做這個事,因為是大企業,相對來講還是比較謹慎,不做到一定成熟度不會向外發聲,所以一直到2020年做了三年多左右,樣站的驗證工作完成之后,才開始對外發聲。2020年9月以重慶作為首次對外發布換點模式的城市,所以目前重慶也是我們重點布局的樣板城市。
從2022年1月份,國標開始陸陸續續建立,我們現在已經積極地參與,甚至主導了某些國標的制定,所以現在從標準上來講,換電的技術路線相對明確了,也就三四家,基本能夠跟著走。接下來還是需要多家進行合作共贏的方式往下推進。
我們預計從2023年開始,整個換電行業,起碼以易易和吉利的儲備,真正可以開始大規模地往下做鋪墊運營,所以到2025年的三年期間是易易和吉利在換電領域真正大幅擴張的時間,我們預計到2025年整個換電站達到5000座左右,現在基本每年布站的規劃也在1000-2000座左右。
剛才大家都在講生態,換電行業不是做個站或者做個車就行,它是需要全產業鏈打通的,因為有了站需要車來運營,運營又要考慮電池流轉,電池流轉之后需要考慮電池的退出,包括殘值利用。
現在以易易互聯為核心,我們打造了吉利的換電生態,在這個生態里,易易互聯是做換電運營的核心,換電站的研發制造由吉智新能源和能方科技兩家主體承擔,電池制造是寧國和耀寧時代,整車是吉利的老本行,由吉利和力帆、睿藍、楓葉汽車做整車的制造和銷售。
從整個吉利切入換電的視角來看,我們也是以B端市場為主,因為我們認為,首先想賺錢還是要B端市場,這個場景才能跑通,C端市場換電目前還無法推動用戶把換電作為完全補能手段的方式,一臺B端車型一天跑300-350公里,至少一到兩次換電,這是有數量保證的。所以在重慶推得比較好的原因是主要以B端市場進行切入。
既然講到B端出行,內部也有曹操出行、幸福千萬家兩個大的出行和運力平臺承擔這份工作。接下來從長遠考慮,換電站到5年、10年之后,電池回收的退出布局有常青新能源。
當然易易互聯的核心是做換電運營這件事情,從我們來講,吉利做了全產業鏈的布局,自己在做這件事情。為什么這樣做?我們認為做一件事情,首先自己要掌握全鏈路的能力。比如換電站的制造、換電站的投入運營,在這些過程中,比如出租車司機到站里之后,他的排隊情況會不會出現問題?換電成功率到底多少是合適的?運維人員到底怎么配比是合適的?運營模型怎么跑通?這是全產業鏈考慮的事情。
如果只做其中某一環,我們認為這個模式跑不通,就找不到其中的盈利點。但是在這些換電生態的能力建設之后,我們就會把這個東西分享出來。
首先我們認為整車研發和制造、電池生產/管理/回收、換電運營、銷售運營,這幾塊工作在接下來的生態發展過程中都是可以向外打開的。每個環節大家都可以參與,包括在最后一趴里也會給大家提幾個合作模式的概念,今年下半年易易互聯會做一次品牌發聲,我們現在有幾個比較亮眼的商業模式,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到時候歡迎大家進行合作。
基于生態打造,我們還是認為需要有非常強大的技術底層,光講生態、運營也是不行的,還是需要有一個強大的技術底層架構進行支撐,保證換電生態穩定地運行是我們的初衷。
首先我們認為底層的技術架構是車、電池、站、云一體的生態架構,光有換電站也不行,光有車也不行,光有電池也不行,就有硬件還是不行,還需要有數據平臺。
從現在開始,易易互聯和整個生態從換電站、電池、整車之間的協調聯動,包括數據產出,最終到數據大平臺進行展現,我們算是打通了整個生態技術架構。這個大屏展示的是每天實時投在公司運營大墻面上的數據,包括入網的車輛、每天換電的數據、換電多少度、換電成功率多少、單城市的數據多少,這里面都會有詳細的展示。
再往下詳細拆解一下,我們在技術底層里做哪些事情?這張圖是分城市的圖,可以看到很多詳細數據。比如日均換電車輛是多少、日均換電里程數是多少,在這里面都可以有實時監控。當然核心的技術專利不說了,因為每家都有自己的核心,我們認為換電發展到現在沒有非常強的技術代差。比如連接器、車站通訊模塊、電和水的連接的技術原理都是共通的,只是部分友商用了風冷的電池包技術方案,沒有水連接的方式,但相對來講,只要做底盤換電的都是這種方式。
我們在不斷地迭代換電技術,從一代站、二代站到下半年馬上推的三代站,在整個機械結構上為了考慮穩定性和成本降低,包括噪音等等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車輛舉升結構從四立柱式變成現在的提升帶式,從二代開始已經拿掉了碼垛機的方案,也是用了提升方案。在整個技術上做了很多迭代,當然現在很多友商還在用碼垛機方案,整個電池架也是配合電池舉升結構做了雙側的入倉方式。
從換電站的技術來講,我們也在不斷地迭代,目的是從站的硬件角度能夠不斷地提升可靠性、耐久性,現在設計壽命是按照10年以上,包括一次換電成功率是按99.5%以上的目標。后面如果想做無人化值守、智能運維,站控是必不可少,因為它是智能化設備,不是鐵疙瘩。所以我們現在從二代站開始,所有的站控和PLC自研,這樣的話才可以實現快速的技術迭代,包括能夠實現站控的相對可控,不被體系內的其他廠家所綁定。
從整個生態版圖上來講,車和站是協同的事情,一代和二代的產品都已經量產,三代站預估在今年下半年投入生產,這是一個運營能力最大化的站,EtoE的換電時間(車輛進站識別至離場)做到2分鐘之內,換電效率很高。
4.0是做了小型化的站,單倉標準兩車位,雙倉標準三車位的換電站,包括溫總、陳總都已經有規劃,但我覺得這也是后續的方向,針對場景化的補充和C端市場的運行,包括對一些場地要求比較高的場所,我們會有四代站進行補充。三代站和四代站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和年底陸續推出。
車在吉利內部已經打通了多個車型平臺的換電車型,這個展示的是現在市面上可以看到和買到的吉利旗下的換電車型。在規劃里會有更多的,起碼在吉利內部打通所有換電車型的規劃,我們的初衷包括未來發展的想法還是能夠在多家車企和換電企業一起合作,推出通用的換電架構平臺車型,我們一起去合作,把這個事情做大做強。
實際做了運營之后,我們才能體會到有些事情有多痛,包括我們要做哪些事情不斷地提高用戶功能體驗。
比如左邊這兩張圖是自己開發的APP,運維人員自己用的。大家想做所謂的無人值守、智能運維,怎么做?我們要實時讓運維人員能夠監控站的狀態,一是監控,二是控制。現在分系統模塊可以實時根據問題實現遠程下控,如果這個站有問題,遠程就可以進行下控復位,這是最基本的功能。
下面會再講一下智能運維和無人值守到底做什么事情,包括現在從直面客戶的運營體驗來講,現在支持掃碼換電和一鍵換電,盡可能地往無感的方向走,不要做很繁瑣的流程。
現在從收費模式上來講,里程收費和電量收費模式都可以支持。大家都認為充電車都是電量收費,很簡單的模式,但如果做B端市場才知道,出租車司機是不認的,他認為我就是按里程收費,所以我們在客戶體驗上下了蠻大的心思。看似很簡單,里程收費和電量收費,其實后面的底層邏輯、電量的校準、里程的校準做了很多工作。
舉例說明,如果做里程收費,一個出租車司機坐在車里吹了一天空調,零里程去換電,是不是虧錢的?做了這些事情才知道有多痛,才知道問題點在哪里,所以我們在不斷改善用戶體驗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改變盈利模型。
現在APP上有一些簡單的換電指引,包括站內的電池數量、排隊情況等等,因為重慶城市B端市場的場景化太嚴重,每天交班時間的換電排隊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所以我們針對這種情況做了很多小的功能化場景指引。
基于換電生態打造和實際做了這么多事情之后,我們在思考下一步到底怎么做?從2023年我們認為是換電基本盤,這個大基本盤已經定了,風口已經來了。
我們的規劃來講,2023年還是以B端市場營運車輛切入,把盤子做大。2024年吉利的多品牌,包括吉客、沃爾沃的車型陸陸續續有換電車型規劃推出來,我們內部會形成比較大的生態,聯動做這些事情。
從2023年到2025年也在不斷和外部企業合作,包括前段時間和其他頭部車企、相關聯的企業形成一些框架合作協議,也就是推動這些事情。我們認為從2024年到2025年的行業會陸陸續續形成一些聯盟,我們會有多家企業一同推某一套技術架構、某一套運營模式,所以預計2025年在整個換電行業標準逐漸統一,形成幾個大規模的聯盟,共同推進行業的發展,使它更規范化地發展。
從易易互聯來講,我們還是認為要做幾件事情:核心大的技術架構還是要自研,我們會把整套模式打包,向公眾、友商、行業、新進入行業的企業進行開放,一起把這個行業做大做強。
當然離不開我們做的詳細的事情:
第一,機械裝備和軟件開發能力是持續往下做的,怎么把產品做到更智能、更可靠,這是永遠不變的主題。
第二,不斷推進開發過程中的標準化,因為我們都是從做車轉過來的,總會受到挑戰,我給他講流程標準,他會講我們是非標行業,我們做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在想,在我們之前很弱小的時候可以是非標,但真的到以后每年布2000、3000臺,甚至5000、8000臺站的時候,就不能拿非標的眼光看待它,所以在后面設計過程的標準化和開發過程中的流程化,要多家企業一起聯合往下推。
第三,我們要規范優化對外開放的開發合作模式,因為現在是各自玩各自的,造成行業浪費,我認為這個行業已經過了頭五年比較粗放的競爭模式,接下來可能我們要聯動做一些事情。
這頁講一下對無人值守和智能運維的思考,因為大家都在講無人值守,大家可能做換電站都知道,站務人員的投入非常龐大,負擔很大,怎么把這些成本減掉?我們認為智能運維和無人值守分幾個階段,現在已經做到了遠程運維的方式,后面會向智能運維的方向發展。
第一步,增強設備的感知能力,我們現在拿做自動駕駛的思路做站的智能運維。比如后面要實現全過程的遠控和軟件OTA的功能。
第二步,我們要建立一些失效模型和專家系統,提升設備的自診斷能力。比如我們會拿一些車規級的診斷思路去做這個事情,比如站的自動告警、自動觸發告警、自動轉工單、自動傳到運營中心、自動派單往下走,這個流程怎么能夠完全自動跑通?這樣的話,最終的目標能實現,比如單程式四五十臺,只能3-5個站務能夠把運維工作運轉起來,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第三步,通過AI大數據驅動等方法建立長效設備健康的自我監控和維持機理。也就是把它想象成一個機器人,這個相對比較長遠,但我們認為第一步和第二步是短期內就能夠做出來的事情。
做到這些事情之后,我們認為所謂的無人值守和智能運維才能真正落地,才能真正實現我們在運營人力投入環節的大成本下降。剛才陳總提到有20%的成本在這里,有可能把它至少降一個數量級,我們認為這個事情在1-2年內完全能夠落地。
前面講了這么多,總結一下,易易的戰略定位是整合開發制造運營服務全鏈路的未來城市智慧能源共享服務平臺,我們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共享的服務平臺,這些東西都是可以開放的,后面我們會推出比較有意思的合作模式。比如我們推“N+nn”自營+加盟模式,這里面留點神秘感,不再詳細多說。
我們還會推出“隨心換”服務,比如重慶出租車在交接班過程中峰值換電的情況非常嚴重,比如后續會拿“隨心換”的服務去推,解決這些司機的后顧之憂,換電平臺讓他感知不那么強烈,不用在每個環節精打細算,算總賬就可以了。
這都是很有意思的一些合作模式,下半年易易做品牌展示的時候,這些模式都會向外做詳細的解讀和展示,也期望大家找我們詳細了解這些事情,并促成大家的合作。
行業發展到現在,我們認為已經到了起飛的階段,立志想和所有友商、行業同仁一起把換電行業推向新的高度,所以最后以易易的品牌愿景作為結束,祝大家易行千里,暢行無憂,謝謝!
回答問題,充換電接下來是共同協同發展的路程,但是我給它設個期限,大概20-30年內,因為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核電,我一直認為到2025年核電可能才是將來真正的未來,包括蔚來現在投資了聚變,我認為現在裂變在整個軍事上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運用,但可能在汽車上不適用,但是我認為可控聚變和封裝技術實現之后,預期到2050年左右,聚變是未來終極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