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消費者質疑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真實性成為關注的焦點。
根據汽車資訊平臺懂車帝的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冬季測試結果,純電轎車續航達成率最高的車型為極狐阿爾法S,其標稱續航為735km,懂車帝測試的冬季實際續航為368.8km,僅為標稱的50.18%。而達成率最低的則是標稱續航450km的大眾ID.3,懂車帝測試的冬季實際續航僅為147km,為標稱的32.67%。
除了以上測試結果作為參考外,也有眾多消費者反映,他們所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在實際使用中的續航里程遠低于宣傳標準。記者在乘坐新能源出租汽車時也曾咨詢過車主,該車主稱自己的新能源車標稱續航602km,冬天的實際駕駛旅程僅在300km左右,直接打了5折。
實際續航里程遠低于宣傳標準,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侵蝕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公信力。消費者在選購新能源汽車時,往往以官方給出的續航數據作為重要參考依據,然而現實中卻發現實際行駛里程與宣傳數據相去甚遠,這種落差讓人難以接受。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或者高速行駛等特殊條件下,車輛能耗增大,續航里程縮水更為明顯。這讓新能源汽車用戶擔心在行駛過程中因電量不足而無法到達目的地或找不到充電設施,從而影響出行體驗。
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需要制造商負起責任,確保真實用車環境下宣傳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測試標準的監督和執行力度,防止廠商通過不正當手段夸大宣傳。此外,建立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新能源汽車的續航性能進行獨立公正的評估,也是提高信息透明度、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有效途徑。
新能源汽車產業和相關政府部門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大對電池技術研發的投入,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和充電速度,同時降低電池成本,以實現更長的續航里程和更快的充電體驗。其次,加快充電設施建設,特別是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居民區和辦公區域增設充電樁,構建覆蓋廣泛的充電網絡。
同時,除了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努力外,還需要加強消費者教育和市場引導。提高消費者自身辨識能力,理性看待續航里程的宣傳。在購車前,盡量獲取實車測試數據,了解不同駕駛模式下的能耗表現,以及在極端天氣條件下的續航能力。在使用過程中,合理規劃行程,充分利用導航系統的能耗提示功能,避免不必要的能耗浪費。
總之,解決對新能源汽車續航“虛標”的質疑,需要產業、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通過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引導等多方面的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蘇月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