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筆者在各地看了很多明清時期的皇家園林,很多建筑部件看似雄偉,但是僅承擔了皇上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需求。比如說依水而建的圓明園以及高海拔修建的承德避暑山莊,還有冰庫,還有數不清的人力給皇上扇扇子。
大家看看,僅是夏天降溫這一件小事,便會動用數不清的人力物力,最終目的僅僅是服務一個人。而在現代社會,夏天降溫只需要一臺2000元左右的空調,就可以得到比皇帝更好的體驗。
科技帶來的便利同樣適用于影像領域。
攝影的發展歷程從藝術與社會記錄的高端追求,逐漸普及至大眾化消費層次,從最初的專業膠片相機到后來輕便易攜的卡片機,直至今日智能手機攝影功能的日益強大。
這一轉變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上從膠片向數碼的迭代升級,更深層次地揭示了科技平權帶來的影響,即攝影由側重專業技能的藝術創作和社會紀實工具,演變為具有廣泛社交功能的生活記錄媒介,成像和傳播效率的顯著提升推動了這一變革。
同時,攝影技術的革新引發了相關行業企業的本質變化。
傳統相機的構成主要圍繞光學技術和成像系統兩大核心要素展開。在膠片時代,相機企業致力于精密機械部件和復雜光學組件的研發,評判一臺相機優劣的標準集中于其光圈大小、快門速度及其精度控制、鏡頭質量、整體可靠性等方面。
而最終影像的質量還取決于不同品牌膠片所特有的化學配方以及鏡頭,鹵化銀的不同配比賦予了各品牌獨特的色彩風格和美學特點。
進入數碼時代后,光電轉換技術以數字形式承載圖像信息,相機受到CCD還是CMOS傳感器的影響越來越大,相機產品之間的同質化現象開始顯現。
在此背景下,各大相機品牌乃至手機制造商紛紛聚焦于數字影像技術的創新研發,而這背后是對攝影本質及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每個品牌都在通過自身的價值觀吸引特定的專業用戶群體,并逐步拓展至更廣泛的消費者市場。
而在這個時期,柯達、賓得、米諾爾塔、康泰時、奧林巴斯等品牌曾經都是單反相機領域的佼佼者,但在數碼相機時代面臨困難,沒落倒閉。
如今,成像品質的獨特性和個性化風格塑造成為了品牌脫穎而出、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所在。徠卡、哈蘇、蔡司在新的時代選擇了和手機品牌合作,繼續以風格和調教向用戶展示自己積累的影像美學。消費者付出的代價,門檻來到了4000元。影像記錄再也不是屬于小部分的人群,人人可以拿起手機記錄。
這股科技平權的風終于吹到了汽車。
新能源電動車來勢洶,在近兩年的發展中非常的完善,扭轉剛度達到了30000N·m/deg以上、零百加速3秒以內,這些百萬性能車參數在如今的電動車上需要多少成本?只需要20萬!
電動車帶來性能上前所未有的優勢,電動汽車的電動機不需要等待燃料燃燒等過程,能夠立即提供扭矩,因此響應速度更快。與傳統內燃機相比,電動機在啟動時能夠迅速提供動力,在低轉速時即可提供較高的扭矩,使得加速更為平順,使得駕駛體驗更為舒適和靈活。
除此之外,電動車的智能化也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智能駕駛,未來可能會完全取代人類駕駛。AI現階段會替代大量重復性的工作,而開車恰恰如此。
再回到文章的開頭,為了皇帝一個人的舒適,需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生產力被白白的浪費。在以往的家庭中,往往做家務也需要一個人專門負責,洗地洗碗洗衣服,有了洗衣機、洗碗機、掃地機器人就可以把人們從繁雜重復的勞動中解救出來,也會讓更多的人去投入到工作當中。
這就是科技平權的意義,把科技下放到普通人的生活中。但這個過程迅速殘酷,膠片向數碼轉變,最大的相機廠商柯達會倒閉;直板機向智能機轉變,手機霸主諾基亞會被淘汰。
燃油車向新能源車的轉變,車輛所需的零部件數量從原先的約30000個下降至大約10000個,這一變革為汽車行業帶來了嶄新的機遇,一眾新興汽車品牌在市場中嶄露頭角,并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供應商紛紛調整戰略、轉型升級,同時一批新生代供應商也借勢崛起,還有來自其他行業的領軍企業也開始跨界涉足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2024年汽車世界格局注定會被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