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操秀英
北京市民付先生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在換車時選擇了新能源車。無獨有偶,從北京返鄉的小曹留意到,在他的家鄉,安徽省西南邊的一個縣級市,隨處可見綠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車在街頭穿梭。
從一線城市到縣城鄉村,新能源汽車這一抹亮麗的“綠”,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高歌猛進的新能源汽車是中國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縮影,也是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自主品牌廣受消費者青睞
今年全國兩會前夕,記者走訪了北京某家汽車4S店。記者觀察到,消費者看車熱情很高,尤其對新能源汽車表現出強烈興趣。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里,有四五撥消費者前來詢問價格、功能、續航里程等問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占有率達到31.6%。
這是繼2021年產銷同比增長1.6倍左右、2022年產銷同比增長超90%之后,我國新能源汽車交出的又一張漂亮成績單。至此,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不僅為全年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3000萬輛作出積極貢獻,更成為汽車出口新的增長點。
另一組數字同樣能說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中國速度”:2020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累計突破500萬輛,2022年2月突破1000萬輛,而邁上2000萬輛新臺階,僅用了1年零5個月。
業內專家認為,這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產業化、市場化的基礎上,正在邁入規模化、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可喜的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記者隨機詢問的幾位消費者均表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更具性價比。“在同等價位汽車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有的在技術、配置等方面更具優勢,有的在智能化技術、輔助駕駛方面更具競爭力。這對我們年輕人比較有吸引力。”消費者小何告訴記者。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也正在向高端發力。1月27日,在上海北外灘“世界會客廳”,10個品牌的16款新能源汽車開上濱江平臺。它們是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中國價格協會評價得出的JL Power榜單代表車型。在這份2023中國智能電動汽車新豪華度榜單上,自主品牌占比達七成。
無疑,新能源汽車正在重新定義“中國制造”。中國價格協會會長呂明良表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正聚焦高端品牌建設,改變以往的低價競爭格局,助推汽車大國成為汽車強國。
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2008年,中國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10余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中國道路。
這背后的“密碼”是什么?
政策大力支持。據統計,近年來,各部門先后推出70余項支持措施,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出臺配套政策。例如,在稅收方面,繼續減免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計劃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在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方面,組織“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支持農村地區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強化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服務管理等。
堅持科技創新。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智能化等關鍵技術和生產水平持續取得創新突破,走在世界前列。
在動力電池方面,寧德時代量產“千里續航”麒麟電池。此外,其發布了全球首個磷酸鐵鋰4C超充電池,可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里;由上汽投資的清陶科技在全球率先實現半固態電池的研發量產。2024年,其研發的第一款搭載半固態電芯、續航超過1000公里的智己品牌純電轎車將上市發售。
在智能化方面,華為ADS2.0、小鵬XNGP等智駕系統都實現了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區智能輔助駕駛;小米汽車自研了全球首個可量產的“端到端感知決策大模型”,可實現新能源汽車實時觀察、動態調整泊入機械庫位等超高難度功能。
在2023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科技部副部長陳家昌說,我國持之以恒開展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依托產業鏈強健創新鏈,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為新能源汽車走向全面市場化提供了重要推動力。
產業鏈日益完善。在系列政策推動和市場牽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不斷完善。
以廣州市番禺區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為例。以整車廠為核心,該園區已形成最快3小時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鏈供應生態圈,可實現10公里內電池、電底盤、車身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供應,100公里范圍內80%以上配套供應。
除了珠三角,目前我國正在形成長三角、京津冀、西南、中部等多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群。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我國建立了結構完整、有機協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產銷量逐年攀高,形成了新能源汽車與相關行業互融共生、合作共贏的良好發展局面。
電動化智能化帶來新挑戰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國家發展和全球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在日前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媒體溝通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預計,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2000萬輛,中國將貢獻全球銷量的60%。
“新能源汽車融匯綠色能源、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多項變革技術,已成為新技術落地應用的重要載體。”張永偉說,預計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規模將接近3000萬輛,其中純電動占比約80%。
前行路上,我國新能源汽車仍要繼續“爬坡過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需要注意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轉型兩個方面的問題。他分析,數字化轉型不僅體現在自動駕駛,也包含了整個生產制造的智能化。綠色化則體現在電池的回收、控制電池生產制造的排放等方面。“我們要從現在開始作全方位的部署,努力保持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可持續增長。”
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分析,回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歷史,在前10年,中國還是走跟隨路線。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的首要機遇和挑戰是,產品能不能被全球消費者所接受,能不能實現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超越。
“我們面臨的第二大機遇和挑戰是新能源汽車向智能汽車的過渡。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定義智能汽車很重要。”米磊說。
米磊分析,就具體技術而言,混動控制技術、固態電池、電機的升級,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座艙,以及能夠創造真實需求的車機交互,都是新能源行業需要重點關注和突破的關鍵點。
業界正在為此努力。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透露,5年內,奇瑞將投資超1000億元用于技術研發,支持交叉學科和跨界技術研究,實現包含平臺架構、高效混動發動機、氫能、電驅、電池、智能交互、無人駕駛、智云平臺等在內的19大核心技術的升級。
同時,華為、阿里等信息技術行業龍頭企業與國產新能源車企合作,將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汽車制造深度融合。這一把數字技術作為創新驅動力的實踐,必將帶來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
在全球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將以更快更穩健的步伐,走向世界舞臺中央。(操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