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汽車圈很忙。
先是蘋果取消造車這一“炸裂”消息引起了巨大關注,馬斯克、雷軍、何小鵬、李想等車圈大佬紛紛“跳出來”回應。
2月29日,大眾汽車集團宣布與小鵬汽車簽署平臺與軟件聯合開發技術合作協議,加速兩款B級純電動汽車的聯合研發,將于2026年上市,首款車型為SUV。
同樣是2月29日,繼發布秦漢唐等多款“榮耀版”車型后,比亞迪宋PLUS DM-i榮耀版、宋PLUS EV榮耀版、海豹DM-i榮耀版發布。3月1日,比亞迪再次掀起了汽車降價的熱潮,推出了比亞迪宋Pro DM-i榮耀版,起售價僅為10.98萬元。
3月1日,理想汽車公布2024年2月交付數據顯示,理想汽車共計交付新車20251輛,同比增長21.8%。同日,理想汽車在2024年春季發布會上正式發布了純電MPV車型MEGA和2024款理想L系列車型。
“卷起來了。”這是網友對近期汽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評價。車企系列大動作背后,反映了當下汽車行業何種格局?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大洗牌?未來何去何從?
有人“退出”,有人“狂飆”
當地時間2月27日,多家外媒報道稱,蘋果公司在內部披露宣布將停止電動汽車項目,造車10年的蘋果終無果。再早前,高合汽車宣布停工停產6個月。
業內專家表示,蘋果最終決定取消造車計劃,轉而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和汽車軟件系統的開發,這也顯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門檻和技術門檻較高。
激烈的競爭市場,新能源汽車正面臨著行業大洗牌。但有人“退出”也有人“狂飆”。
據理想財報,2023年,理想汽車營收1238.51億元,同比增長173.48%;凈利潤118.09億元,同比增長681.06%,成為國內首家千億營收造車新勢力。
今年一開年交付量更是加速狂飆。3月1日,理想汽車公布2024年2月交付數據顯示,理想汽車共計交付新車20251輛,同比增長21.8%。自交付以來,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達到684780輛。
業內專家表示,理想新車交付量的狂飆則展示了一些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認可。理想汽車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新興力量,其產品設計和技術水平備受好評,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和青睞。理想新車交付量的狂飆不僅反映了消費者對于優質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也證明了企業在產品研發、市場推廣和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比理想更“猛”的是問界。2024年2月,鴻蒙智行AITO全系交付新車21142輛,蟬聯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銷量冠軍。
而排在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銷量第三的蔚來汽車2月新車交付量為8132輛,并未突破萬輛;哪吒、小鵬分別以6085輛和4545輛位列第四和第五。
比亞迪2月銷量則有所下滑。3月1日,比亞迪股份發布公告顯示,今年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23萬輛,同比下降36.8%;本年累計銷量為32.38萬輛,同比下降6.14%。
比亞迪“卷”起“價格戰”,網友:“殺瘋了”
3月1日,比亞迪再次掀起了汽車降價的熱潮,推出了比亞迪宋Pro DM-i榮耀版,起售價僅為10.98萬元。“殺瘋了!”“發布會都不開了,直接上價格。”網友紛紛評論。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比亞迪多次降價。2月19日,比亞迪推出了起售價7.98萬元的秦PLUS榮耀版和驅逐艦05榮耀版;2月23日,比亞迪海豚榮耀版正式上市,起售價9.98萬元;2月28日,比亞迪漢唐榮耀版車型正式上市,官方指導價16.98萬元起;2月29日,比亞迪推出了起售價12.98萬元的宋PLUS DM-i榮耀版以及起售價14.98萬元的宋PLUS EV榮耀版。
這一波操作引起多家車企跟進。此前,五菱汽車官方宣布,五菱星光150km進階版售價下調6000元,調整后售價為9.98萬元。3月1日,特斯拉針對Model 3和Model Y車型宣布了三個重磅優惠:8000元限時現車保險補貼、2000元指定車漆現車限時優惠價、限時現車金融低息。據了解,各種優惠疊加之后,在3月底之前提走Model Y新車,最高優惠接近3.5萬元。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表示,比亞迪的價格連降表明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產業鏈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新能源汽車市場,導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企業不斷降低產品價格,提高性價比,以爭奪市場份額和競爭優勢。比亞迪的價格連降也反映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應對策略,通過降價來刺激銷量,保持市場地位。
汽車行業重新洗牌?
“汽車產業變革已進入深水區,電動化變革繼續駛在快車道,智能化變革開始換擋提速。新能源汽車發展只會越跑越快,不會給我們停下來、慢下來、喘口氣的機會。”2月18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發言時如此表示。
有專家認為,從比亞迪的價格連降、蘋果取消造車計劃,到理想新車交付量的“狂飆”,這些事件反映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多元化發展趨勢。隨著政策扶持、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的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有望繼續攀升。同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那些具備核心競爭力、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鏈布局的企業將更有可能脫穎而出。一些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可能會面臨被淘汰或整合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