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這篇中學課本里的《 醉翁亭記》是大多數人對于安徽滁州的最初印象。
然而,近日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走訪滁州時發現,滁州已從“環滁皆山也”嬗變成“環滁皆光伏也”。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走訪滁州高新區拍下的光伏板照片 圖/陶野
不止安徽滁州,就在距滁州250公里的江蘇宿遷也憑借對液流電池風口的緊抓,找到了自己的新能源之路。事實上,在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大背景下,中國越來越多的城市在新能源領域經營得風生水起,抓住風口、找準定位,擺出了美麗中國建設的雄心壯志。
發展新能源,城市各有絕技。北上廣深對于新能源的布局自不必說,武漢、佛山、大同紛紛布局氫能,爭做“氫能之都”;滁州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常州的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鹽城的海上風電……無一不是風生水起。
城市新能源發展,仿佛迎來“寒武紀”。這一切離不開全國突飛猛進的工業發展。在綠色工業革命的時代大背景下,在國家“雙碳”政策和能源轉型的推動下,新能源行業無疑成為了最炙手可熱的萬億新賽道。
從“環滁皆山也”到“環滁皆光伏也”
地理環境、基礎水平如何,從一定程度上成為城市能否在能源新風口下擁抱產業發展機遇的關鍵因素
滁州之所以可以成為“光伏之都”,一定程度上,也是光伏選擇了滁州。
滁州的夢想,源自“一粒砂”。
滁州鳳陽縣,是“全國石英之鄉”,石英礦儲量、品位和綜合利用價值均居全國第一位,華東地區玻璃產業用石英原料70%以上來自這里。
最早來鳳陽落戶的是國內光伏玻璃生產企業巨頭之一——福萊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在滁州鳳陽成立安徽福萊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總投資200億元。隨后,像福萊特這樣的光伏玻璃頭部企業南玻和亞瑪頓也落戶鳳陽。如今,3家企業總投資近300億元,擬建設光伏玻璃生產線31條,玻璃原片生產線超過150條。全部投產后,將年產光伏玻璃超千萬噸,大約可以滿足180GW光伏組件生產的玻璃需求。
不僅是資源優勢,還有地理優勢。滁州還既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層城市,又是長三角一體化重要成員之一。
然而,滁州如今如此雨后春筍般的光伏產業集聚也是產業鏈上下游加速聚集與抱團的結果,產業集聚發展以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成本。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種種因素疊加,讓滁州形成產業集群現象。2018年,隆基落戶滁州經開區;2020年晶科能源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落戶滁州來安正式投產;2022年,億晶光電10GWN型高效TOPCon電池項目落戶滁州全椒……如今,全球光伏20強企業有9家落戶滁州。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走訪滁州高新區拍下的光伏板照片 圖/陶野
良好的政策指引以及營商環境,也讓滁州接住了這“潑天的富貴”。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來滁調研光伏產業,企業代表說的最多的就是滁州的“暖”。
“我們遇到的困難他們眼睛都能看到,不需要我們去說。” 在滁州落戶的捷泰科技副總裁劉捷告訴記者,在招商引資政策以及政策兌現上滁州做得非常好,“當時跟我們怎么談的,后面就怎么兌現。你能感受到滁州政府跟我們企業的發展目標是完完全全同頻共振的。滁州這個地方很特別,從上到下地幫扶企業,非常暖心體貼。”
據滁州發改委介紹,如今滁州市光伏制造重點企業共93家,其中規上企業57家。單體投資超百億元項目13個、超50億元項目27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快集聚,全市聚焦光伏組件、光伏玻璃、電池片等優勢主導產業,充分發揮行業商協會、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斷充實、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規模。現已構建起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玻璃、邊框、封裝膠膜、焊帶、背板等日趨完整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條。
關于搶占新“風口”,宿遷有自己的想法
能源競爭,愈加考驗城市眼光的前瞻性。
就以距滁州250公里的江蘇宿遷為例,最開始,宿遷瞄準的其實也是“光伏之都”。
安徽至江蘇某段公路兩旁的風車照片 圖/陶野
2018年,天合光能的落戶給了宿遷光伏新能源產業強有力的發展信心。因此,在新能源領域,宿遷提出了要全力沖刺千億級產業,打造“光伏之都”的雄心和目標。
隨著安徽滁州、浙江義烏、青海西寧等多地對光伏的布局,光伏這個賽道,已經非常擁擠了。
但在清潔能源強勢發展之下,新的契機出現了
這兩年儲能行業乘風御光而起,在這個過程里,包括液流電池在內的新型儲能逐漸嶄露頭角,而切入液流電池行業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2023年,江蘇省發改委印發了《江蘇省“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推動我省新型儲能項目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足見對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重視。
宿遷抓住風口,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宿遷市政府迅速反應,印發《宿遷市支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積極競逐新賽道,努力做大做強新型儲能產業
在具體政策中,宿遷不僅拿出了單個企業最高2000萬元的補貼,還在企業成果轉化、核心技術攻關、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方面給予較大力度支持,著力加快項目招引建設,同時推動企業科技創新、支持企業提速提質、推廣新型儲能應用、鼓勵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強化人才招引培育,力爭將宿遷打造成在國內儲能產業具有影響力的制造業基地。
就在去年10月,宿遷儲能的“黑馬”企業宿遷時代儲能宣布完成A輪億元融資。宿遷政府對于新風口的緊抓,得到了資本正面反饋和積極押注。這一次,宿遷搶占了先機。
城市的美麗不僅在于山水之間,還在于把美麗中國建設作為任務目標的行為自覺。無論是光伏,還是儲能,都是實現清潔、可持續能源的關鍵一環,也是全球走向“碳中和”的重要途徑。
從安徽滁州到江蘇宿遷,我國越來越多的城市找到了自己的城市特色,抓住了風口,找準新能源發力點,“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城市奮斗群像便是美麗中國建設的縮影。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走訪滁州高新區拍下的光伏板照片 圖/陶野
不止安徽滁州,就在距滁州250公里的江蘇宿遷也憑借對液流電池風口的緊抓,找到了自己的新能源之路。事實上,在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大背景下,中國越來越多的城市在新能源領域經營得風生水起,抓住風口、找準定位,擺出了美麗中國建設的雄心壯志。
發展新能源,城市各有絕技。北上廣深對于新能源的布局自不必說,武漢、佛山、大同紛紛布局氫能,爭做“氫能之都”;滁州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常州的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鹽城的海上風電……無一不是風生水起。
城市新能源發展,仿佛迎來“寒武紀”。這一切離不開全國突飛猛進的工業發展。在綠色工業革命的時代大背景下,在國家“雙碳”政策和能源轉型的推動下,新能源行業無疑成為了最炙手可熱的萬億新賽道。
從“環滁皆山也”到“環滁皆光伏也”
地理環境、基礎水平如何,從一定程度上成為城市能否在能源新風口下擁抱產業發展機遇的關鍵因素
滁州之所以可以成為“光伏之都”,一定程度上,也是光伏選擇了滁州。
滁州的夢想,源自“一粒砂”。
滁州鳳陽縣,是“全國石英之鄉”,石英礦儲量、品位和綜合利用價值均居全國第一位,華東地區玻璃產業用石英原料70%以上來自這里。
最早來鳳陽落戶的是國內光伏玻璃生產企業巨頭之一——福萊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在滁州鳳陽成立安徽福萊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總投資200億元。隨后,像福萊特這樣的光伏玻璃頭部企業南玻和亞瑪頓也落戶鳳陽。如今,3家企業總投資近300億元,擬建設光伏玻璃生產線31條,玻璃原片生產線超過150條。全部投產后,將年產光伏玻璃超千萬噸,大約可以滿足180GW光伏組件生產的玻璃需求。
不僅是資源優勢,還有地理優勢。滁州還既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層城市,又是長三角一體化重要成員之一。
然而,滁州如今如此雨后春筍般的光伏產業集聚也是產業鏈上下游加速聚集與抱團的結果,產業集聚發展以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成本。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種種因素疊加,讓滁州形成產業集群現象。2018年,隆基落戶滁州經開區;2020年晶科能源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落戶滁州來安正式投產;2022年,億晶光電10GWN型高效TOPCon電池項目落戶滁州全椒……如今,全球光伏20強企業有9家落戶滁州。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走訪滁州高新區拍下的光伏板照片 圖/陶野
良好的政策指引以及營商環境,也讓滁州接住了這“潑天的富貴”。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來滁調研光伏產業,企業代表說的最多的就是滁州的“暖”。
“我們遇到的困難他們眼睛都能看到,不需要我們去說。” 在滁州落戶的捷泰科技副總裁劉捷告訴記者,在招商引資政策以及政策兌現上滁州做得非常好,“當時跟我們怎么談的,后面就怎么兌現。你能感受到滁州政府跟我們企業的發展目標是完完全全同頻共振的。滁州這個地方很特別,從上到下地幫扶企業,非常暖心體貼。”
據滁州發改委介紹,如今滁州市光伏制造重點企業共93家,其中規上企業57家。單體投資超百億元項目13個、超50億元項目27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快集聚,全市聚焦光伏組件、光伏玻璃、電池片等優勢主導產業,充分發揮行業商協會、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斷充實、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規模。現已構建起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玻璃、邊框、封裝膠膜、焊帶、背板等日趨完整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條。
關于搶占新“風口”,宿遷有自己的想法
能源競爭,愈加考驗城市眼光的前瞻性。
就以距滁州250公里的江蘇宿遷為例,最開始,宿遷瞄準的其實也是“光伏之都”。
安徽至江蘇某段公路兩旁的風車照片 圖/陶野
2018年,天合光能的落戶給了宿遷光伏新能源產業強有力的發展信心。因此,在新能源領域,宿遷提出了要全力沖刺千億級產業,打造“光伏之都”的雄心和目標。
隨著安徽滁州、浙江義烏、青海西寧等多地對光伏的布局,光伏這個賽道,已經非常擁擠了。
但在清潔能源強勢發展之下,新的契機出現了
這兩年儲能行業乘風御光而起,在這個過程里,包括液流電池在內的新型儲能逐漸嶄露頭角,而切入液流電池行業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2023年,江蘇省發改委印發了《江蘇省“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推動我省新型儲能項目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足見對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重視。
宿遷抓住風口,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宿遷市政府迅速反應,印發《宿遷市支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積極競逐新賽道,努力做大做強新型儲能產業
在具體政策中,宿遷不僅拿出了單個企業最高2000萬元的補貼,還在企業成果轉化、核心技術攻關、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方面給予較大力度支持,著力加快項目招引建設,同時推動企業科技創新、支持企業提速提質、推廣新型儲能應用、鼓勵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強化人才招引培育,力爭將宿遷打造成在國內儲能產業具有影響力的制造業基地。
就在去年10月,宿遷儲能的“黑馬”企業宿遷時代儲能宣布完成A輪億元融資。宿遷政府對于新風口的緊抓,得到了資本正面反饋和積極押注。這一次,宿遷搶占了先機。
城市的美麗不僅在于山水之間,還在于把美麗中國建設作為任務目標的行為自覺。無論是光伏,還是儲能,都是實現清潔、可持續能源的關鍵一環,也是全球走向“碳中和”的重要途徑。
從安徽滁州到江蘇宿遷,我國越來越多的城市找到了自己的城市特色,抓住了風口,找準新能源發力點,“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城市奮斗群像便是美麗中國建設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