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忠陽
與往年相比,2024年的春節相對晚一些,這為車企創造了難得的黃金銷售檔期。一些車企或加快推新步伐,或限時促銷,新能源汽車賽道競爭愈加激烈,市場淘汰賽再提速。
新車型密集上市
2024年第一場新車發布會被小鵬汽車搶了頭彩。1月1日,小鵬汽車首款MPV車型X9上市,新車共推出4款配置車型。這是小鵬汽車SEPA2.0扶搖架構下的旗艦車型,同時也是首款打破MPV界限的超智駕大七座車型。
“小鵬X9既是大七座MPV,又可以‘一鍵變形’成超大四座SUV,駕乘感受比MPV更舒適,比SUV還靈活。”小鵬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何小鵬表示,“小鵬X9將牢牢鎖定30萬元至40萬元級的用戶核心需求,以最具價值的配置級差,在降低用戶選擇難度的同時,為用戶提供更實用、更高性價比的選擇。”
1月5日,吉利旗下的旗艦純電轎車銀河E8迎來正式上市,起售價為17.58萬元。雖然頂配車型達到22.88萬元,但核心產品價格則在20萬元以下。聯想到此前一周上市的極氪007價格同樣接地氣,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吉利從“比特”手中奪回了國內純電動汽車的定價權。
在中國汽車市場上,過去只有兩家企業有電動汽車的定價權。一家是特斯拉,其以先鋒的力量和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上強大的號召力,左右著電動汽車的價格。任何一款想要進入Model 3和Model Y兩款車市場的產品,都要看這兩款車的臉色,同時還要隨時提防其“隨心所欲”的調價。另一家則是比亞迪,其以電池、電驅等高度垂直整合的低成本產業鏈優勢,通過降價攻城略地,不斷擴大市場銷量規模。
1月7日,東風納米01上市發布會暨百城交付儀式舉行。“東風納米01的推出,是對國民車的一次重新定義,是國民出行方式的一次進階。”東風乘用車銷售有限公司東風納米營銷事業部總經理陳萌表示,東風納米定位10萬元級市場,關注大多數普通國民的剛性需求,以技術為底氣,升級國民車,做真正的“國民新勢力”。
1月25日,寶馬集團宣布全新BMW 5系在中國市場上市。這是全球第八代、國產第四代BMW 5系。此次全新BMW 5系“油電”(燃油版和電動版)齊發,“雙軸”(標準軸距版和長軸距版)并推,共有12款車型。其中,起步車型已“油電同價”,引領豪華品牌定價新趨勢。
“全新BMW 5系標志著最暢銷的寶馬車型進入全新智能時代。”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表示,“隨著BMW i5上市,BMW品牌向中國客戶提供的純電動產品數量增至7款,寶馬集團的純電產品幾乎覆蓋了所有主要細分市場。”
截至1月31日,僅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有10多款新車上市。“據我們不完全統計,2024年中國汽車市場將有202款新品上市,其中新能源產品152款,占比75%。”長安汽車總裁王俊說。
價格戰難以平息
在車企新品加快上市的同時,價格戰也在不斷加劇。僅1月份,就有特斯拉、理想、極氪、零跑、智己、小鵬等超過16家車企下調某些車型的售價或推出限時現金優惠的促銷政策,以期獲得更多的銷量和市場份額。
值得關注的是,鮮少參與價格戰“廝殺”的理想汽車也加入了降價陣營。1月12日,理想汽車官宣降價,全系車型下調3萬元。其中,理想L7起售價為28.69萬元,上市以來首次降至30萬元內。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終端調研數據顯示,1月初乘用車總體市場折扣率約為20.4%。業內普遍預計,2024年汽車價格戰將會持續。
“隨著新車加快上市,市場供給大于需求的趨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助理王都認為,車市的價格戰僅是表象,其背后則是國內汽車市場供給過剩與需求不足的矛盾。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24年我國汽車總銷量為3100萬輛左右。其中,乘用車銷量為2680萬輛左右,商用車銷量為420萬輛左右,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150萬輛左右,出口量為550萬輛左右。有專家表示,在扣除整車出口量之后,國內市場銷售的汽車只有2500萬輛左右,這一數字實際上低于2017年國內汽車市場銷量。
雖然2023年大部分車企沒有完成當年的銷量目標,但從已公開的數據來看,不少車企2024年銷量目標依舊激進。比如,理想汽車2024年將挑戰80萬輛銷量目標,同比增長113%。這些激進銷量目標的背后,則是更進一步的內卷。
同時,電池上游原材料價格下降,也為整車企業調價帶來了空間。目前碳酸鋰價格已從2022年底的近60萬元/噸降到10萬元/噸。“碳酸鋰價格每下降10萬元/噸,每千瓦時電可減少50元的成本。”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朱江明表示,以70千瓦時電池包計算,能夠節省1.75萬元。
競爭更加激烈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快,規模大,但全行業都面臨盈利難的問題。”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說,“目前新能源汽車中只有特斯拉、比亞迪、理想和埃安4家盈利,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都在虧損。這樣的現狀亟需改善,否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繁榮很難持續。”
如何破解盈利難?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認為,擴大產品市場規模,加強成本控制是有效辦法。以特斯拉為例,2023年特斯拉全年總營收達967.73億美元,同比增長18.79%;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為149.97億美元,同比增長19%;而特斯拉2023年全球累計交付新車181萬輛,同比增長38%。這意味著,其單車利潤仍高達8285.6美元。
“今年汽車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但銷量代表著未來機會。”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張君毅表示,企業只有在有銷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擴大規模,才會有足夠空間去盈利。此外,面對國內汽車市場價格戰,他建議,車企還要加快海外市場的突破,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2024年汽車市場會呈現緩慢增長的狀態。從企業層面來講,一方面要做好產品,另一方面要通過改革提升經營效率,才能增加利潤。
“未來兩年是汽車行業變革的最重要階段,競爭激烈程度會超乎想象。”蔚來董事長、CEO李斌在發布的2024年第一封內部信中稱,“我們會面對能力更強大的競爭對手,面對越來越多的優秀產品,面臨更加激烈的價格戰,面臨更加復雜的輿論氛圍,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宏觀環境。每一位同事都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放棄幻想,直面挑戰。在確保關鍵核心技術的長期投入,技術與產品的領先優勢與按時按質交付的同時,蔚來必須確保銷售與服務能力能夠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讓‘銷能’盡快轉化為銷量。”
價格戰與盈利難也在加劇市場淘汰賽。1月初,市場傳言造車新勢力高合汽車研發工作暫停,被供應商停止發貨。盡管高合汽車迅速發聲明否認并稱“運營一切正常”,但仍未完全打消外界擔憂。事實上,高合汽車成立6年以來,一直受困于銷量問題。公開資料顯示,高合汽車2021年和2022年銷量分別為4237輛和4349輛。2023年前11個月銷量僅為4265輛。銷量難見起色,投資資金難以落地,高合的危機逐漸顯現。
“巔峰時期曾有300家企業排隊申請造車資質,62家造車新勢力發布新能源戰略;現在僅17家造車新勢力有銷量,且絕大部分年銷量在4位數以下。”王俊預測,隨著市場競爭強度的增加,新能源汽車行業集中度會快速提升,未來在剩下的126個品牌中,TOP10車企會占85%以上的份額,剩下的116個品牌分享剩下的15%份額,大部分車企會關停并轉,汽車行業正在迎來大洗牌。(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