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連續2年提及新能源汽車消費。從“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到“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傳遞了怎樣的信號?新能源汽車消費為何備受國家層面關注?
“會議向全行業傳遞了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的信號。”12月13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助理王都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層面關注新能源汽車消費,旨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提高能源安全、改善環境質量。同時,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鼓勵消費者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擴大和產業發展。
此外,王都認為,發展新能源汽車還有助于提高國家能源安全和雙碳政策的落地。新能源汽車廣泛利用可再生資源和電能,具有更多選擇性,減輕了對石油的依賴。同時,在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比較中,新能源汽車產生的碳排放要顯著低于燃油車。
新能源汽車發展將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整個汽車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王都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長、涉及領域廣,對于促進就業、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和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同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將帶動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整個汽車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比如傳統燃油車只有加油站,但是新能源汽車現在已經有光儲充檢修等多元化場景,在換電模式下可能還催生出‘電池銀行’,這種多樣性的市場玩法在燃油車領域是較難看到的,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已經處在世界領先地位。”王都稱。
截至2022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超過全球一半。我國成為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重要引導力量。
王都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快速進步極大改善了汽車同質化的現象,11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40.4%,獲得了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的青睞。國家層面關注新能源汽車消費,旨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提高能源安全、改善環境質量。同時,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鼓勵消費者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擴大和產業的發展。
“現在汽車市場總體已經從增量轉向存量,同時也在向需求端傾斜,要想穩定汽車消費,我們認為可以從擴大內需、保障市場健康狀態、促進汽車流通消費幾個方向考慮。”王都表示,建議盡快出臺一些換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以此來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同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檢測也需要官方公正可信的渠道進行落地,現在年檢對于新能源汽車不檢測電池內部情況,存在一定隱患,保障消費者的安全,才能保障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安全。
要抓住新能源汽車出口發展時機,改善“重生產、輕服務”問題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1月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同比增長近四成達84.1萬輛,環比增長8.9%,滲透率達40.4%,較去年同期相比提升4個百分點;前11個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680.9萬輛,同比增長35.2%。
中國新能源汽車增長遠超市場預期。2022年已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到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的目標。
在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原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看來,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取代之勢已經形成,原來制定的2035年新能源汽車超過50%的目標,很可能在2025年最晚到2026年就會提前實現。
對于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王都表示,協會預計2024年乘用車總體零售2220萬輛,較2023年增長3%。其中,2024年新能源車的市場增長預計相對樂觀,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預計將達到1000萬輛,凈增量230萬輛,同比增長29%,滲透率達到45%。
此外,王都指出,要抓住新能源汽車出口發展時機。“2021年以來汽車出口大幅提升,對改善國內產能結構有很大幫助。同時,越來越多自主品牌汽車行駛在全球各地,將成為中國‘智造’的新名片。”他認為,在出口環境下,首先要解決“重生產、輕服務”的問題,由于標準體系不完善,售后問題日漸凸顯,不同品牌由于產品特性不同,各品牌售后標準不一,售后服務水平差異較大,影響消費者使用體驗。
王都表示,協會建議政府利用行政資源加大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服務體系建設,在國際市場樹立起中國“智”造的良好形象;支持行業和有條件企業建設汽車行業國際營銷服務公共平臺,推動國內企業提升汽車出口整體競爭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