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背后往往是市場的爭奪戰,光伏行業亦不例外。當前,光伏行業擴產仍在持續,非光伏企業跨界涌入更加劇了同質化產能過剩。
在光伏全產業鏈產能過剩、上下游各環節價格下降、組件價格跌破1元/瓦的情況下,企業如何穿越市場周期?如何保障產品在生命周期內安全穩定運行?新一輪洗牌在即,監管部門如何引導行業健康發展?針對這些問題,《中國能源報》記者11月15日在能源可持續發展大會暨全球清潔能源創新博覽會期間進行了采訪。
隆基綠能中國地區部總裁劉玉璽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面對低價競爭,隆基沒有激進表現,雖然市場方面受到很大挑戰,但這種選擇符合隆基一貫的穩健風格。
“競爭中的無節制降本,帶來了尺寸越來越大、厚度和各種封裝材料越來越薄、功率虛標、組件隱裂等問題。現在市場上組件價格逼近甚至跌破1元/瓦,遠低于成本價格,但這樣降本能否滿足客戶的真正訴求,能否保障產品 30 年生命周期的安全,可能正在被忽視。”劉玉璽提醒,“如果任由這種局面發展,在現有最低價中標規則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被迫制造低質低價產品,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后果”。
在能源可持續發展大會期間舉行的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廣東電力行業協會政策規劃部主任曾凱文建議,光伏行業面臨新一輪洗牌,優秀企業更應憑借技術布局穿越周期,單純的價格戰不可持續。“我們希望把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傳遞給光伏產業鏈,共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這是每一個光伏從業者的使命和責任。”
光伏行業分析師杜加恩也表達了類似觀點:組件價格直逼產品成本價,廠家無盈利空間,高效技術加速滲透,組件產品需兼顧高效和高可靠性。
一般情況下,招投標中的投標價或中標價不得低于成本價,但現實是,部分光伏招標單位“唯價格論”,造成中標價低于甚至遠低于成本價。劉玉璽呼吁:“目前的公開招投標形成了鼓勵低價的機制,導致光伏組件跌破成本價,使行業陷入低質量、同質化產能的價格戰中,而且無法保證組件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發電性能,必然給下游電站和電力安全埋下隱患。”
劉玉璽強調,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在降低光伏度電成本的同時保障安全可靠,才是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不變的主題。“以犧牲產品質量降本以參與低價競爭不可取,近期組件報價下跌無法使全產業鏈盈利,除了造成產品質量低下,也會使企業失去投資科技創新的源動力。”
據了解,目前已有一些央國企在優化招投標策略,以破除“低價中標”危害。例如,使用“合理均價基準差徑靶心法”,依據“靶心均價”,在全部有效投標報價中,去掉最高價和最低價后取平均值作為基準價,確保合理價格中標。另外,參考其他行業響應招投標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所采取的“成本限價招標法”,當投標價格低于成本價時進行廢標認定。
質量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劉玉璽建議,應鼓勵科技創新,使光伏行業回歸中國光伏競爭主賽道和差異化競爭優勢,鼓勵頭部企業做大做強,中小企業做細做精,形成差異化互補型的產業結構。“鼓勵持續科技創新的企業發展策略,產業鏈將更多精力投入探索產業前沿技術,進而助力中國光伏行業持續領先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