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碩)畢馬威的一份新近發布的報告顯示,歐洲正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重要目的地。
這份報告是畢馬威中國與畢馬威歐洲成員所在首屆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正上聯合推出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筑夢歐洲》。報告從全球視角出發,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歐洲以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在歐洲的布局進行了深入解析,并且結合畢馬威中國及全球網絡的優勢,針對企業面臨的挑戰提出了相關建議。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2022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年均增長率為58%,僅次于同期的中國(61%),增速世界第二。根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的預測,到2030年,歐洲每5輛汽車中就有3輛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60%,遠超全球26%的滲透率。
中國新能源汽車對歐洲出口量占全部新能源汽車出口量近半。2021年歐洲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第一大區域,2022年中國對歐洲新能源汽車出口持續領先其他區域。從具體國家來看,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對歐洲出口前三的國家為比利時、英國、斯洛文尼亞,出口數量分別為19.8、10.9、4.7萬輛。
另外,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品質持續提升,高性價比贏得歐洲消費者青睞。2019年新能源汽車平均出口價格為5,000美元,2022年則增加到2.2萬美元。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對歐洲出口均價為3萬美元/臺,高于新能源汽車整體出口均價。
畢馬威中國海外投資并購交易咨詢主管合伙人、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負責合伙人李瑤表示:“歐洲發展低碳經濟信心堅定,對交通領域的碳減排格外重視,歐盟于2023年正式通過《2035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議》,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藍圖。歐洲日益廣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企進入,有助于中國新能源汽車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
報告指出,憑借完整的產業鏈、快速迭代的數字化技術以及規模優勢和豐富的產品矩陣,中國新能源汽車加速國際化,在歐洲市場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不過,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持續深耕歐洲市場,仍需面對諸如市場門檻較高、歐洲當地法律法規的變化,構建品牌認知度等一系列挑戰。
畢馬威建議,中國車企需要完備、可行的市場進入策略,采取靈活、因地制宜的銷售模式并借力本土合作伙伴以達到品牌的深度滲透。另外,“歐盟綠色新政”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出海”歐洲繞不過的“綠色準入”機制,企業應建立健全高質量的全生命周期環境排放數據庫以及加強供應鏈管理,以滿足相關合規要求。畢馬威還建議,中國車企積極構建海外本土化生產、銷售和售后能力;關注歐洲消費者需求;選擇合適的當地經銷商,因地制宜地搭建銷售及運營渠道;建立適合本土化的組織和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