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鋰礦產能逐步釋放,加之國補退出,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或將放緩,鋰資源供應短缺現象或將緩解。
2月1日,上海鋼聯發布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均價下跌2500元/噸,報46.9萬元/噸。鋰價逐漸回落,業內人士紛紛議論拐點是否將至。
縱覽國內市場,2023年,前期布局的鋰礦產能逐步釋放,加之國補退出,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或將放緩,鋰資源供應緊缺現象是否能夠得到緩解?回收鋰又能彌補多少缺口?
全球鋰礦產能不斷釋放
“在電動汽車市場需求強勁等多種因素疊加效應下,2022年見證了新能源關鍵材料碳酸鋰價格的飛漲。”武漢瑞科美新能源董事長曹元成表示,“這同時帶動了從采礦到正負極材料,再到電池生產企業快速發展。包括鹽湖提鋰和礦石提鋰在內的上游擴產的同時,中游正極材料、下游電芯企業也均同步擴產。”
在全球鋰資源供應量方面,據富寶鋰電網測算,2023年,全球鋰資源端預計將釋放35.2萬噸新增產量。其中,澳大利亞的鋰資源項目有60%將在2023年有新增產量釋放,七大鋰輝石項目全年增量有望達到11.5萬噸。
“鋰輝石依舊是全球鋰供給增量的主要來源,預計今年將達到24.2萬噸,占比約為70%;鹽湖鹵水資源的供給增量預計為7.1萬噸,鋰云母預計為3.9萬噸。”富寶鋰電網研究員蔣妍表示。
不過,曹元成同時表示,因產能釋放周期不同步,預計2023年產業鏈整體上還是處于供應緊張的局面。
回收廢料價格將回歸理性
放眼國內,我國鋰資源的缺口仍然不小。藍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電池事業部總經理王曉鵬表示:“近兩年來,新能源動力電池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但鋰等礦產資源開采需要生產周期,如何在此特殊環境下穩定市場價格、保障有效供給是當下面臨的難題。回收鋰電并進行原材料的二次供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上述難題。補足現有需求、實現平穩過渡、穩定鋰資源價格,是回收鋰電的重要意義體現。”
不過,鋰電池回收在短期內并不能緩解鋰資源的供應和價格壓力。“動力電池需要一個生命周期,在這個服役周期結束之前,回收鋰資源還不能形成規模來補充動力電池的需求增量。”曹元成表示。
同時,去年的鋰價飆升也導致回收領域價格失衡。曹元成表示,去年,在碳酸鋰價格保持強勁增長的形勢下,廢料的價格一路攀升,出現了“面粉比面包貴”的局面,直至年底形成了有價無市的現象。再加上資本市場對回收項目的熱捧,新建鋰電池回收項目飛速增長,也助推了廢料價格的進一步攀升。
“總體來說,價格和供應失衡是暫時的。”王曉鵬表示,“隨著法規及提煉技術的不斷進步,一方面,對于倉儲、物流安全及財務成本約束力增強,部分擦邊球回收貿易商會被市場淘汰;另一方面,隨著提煉技術日益進步,純粹倒買倒賣行為的競爭力會逐步下降直至消失。”
供應或仍存缺口
新增產能充足但產能釋放有周期,回收產能充足但廢料供應跟不上。今年,鋰資源供給或仍將存在缺口。
“當前,還有一些鋰礦在供應上出現了延期,如澳大利亞和非洲礦山。”蔣妍表示,“因勞工短缺、電力等各方面限制因素,短期增量有限。”
根據富寶鋰電網的數據測算,在需求量方面,預計2023年動力電池碳酸鋰需求量為35.12萬噸,消費電池碳酸鋰需求量為5.45萬噸,小動力電池碳酸鋰需求量0.58萬噸,電池電解液碳酸鋰需求量6.49萬噸,傳統工業碳酸鋰需求量14.2萬噸。
對此,在回收增能方面,王曉鵬認為,供應端的主機廠需進一步統一標準,在考慮市場銷售的同時同步思考電池回收利用,便于實現大規模機械化回收拆解及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利用;另一方面,回收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共享推動行業專業自動化設備推廣與使用。同時,由主管部門或協會牽頭,加速人才培養,尤其是專業回收拆解及產品制造、資源提煉方面的人才,推動規模化產業,降本增效。
曹元成預測,根據前幾年動力電池的投放量和電池企業新上產能對應的邊角廢料,今年的退役動力電池回收量應該在50萬噸左右,對應碳酸鋰資源供應量在3.5萬噸-4.1萬噸。“鋰資源是否處于供不應求,主要是看需求端是否傳導到上游。如果電動汽車的需求疲軟,產能大概率也不會得到充分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