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協會發布的《2022儲能產業應用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儲能市場裝機功率約為205.3GW,其中,中國儲能市場裝機功率為43.44GW,位居全球第一。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十四五’對于電力系統改革的決心和實施應用的驗證,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之路正在被逐漸夯實,初步具備了加速放量的態勢,新型儲能項目由于政策鼓勵、資金補貼和商業化運營等綜合因素的合力作用,其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基本上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具備了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條件。”
抽水蓄能裝機量最大
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各國都在爭相配儲,我國在這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據《2022儲能產業應用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儲能市場裝機功率43.44 GW,其中,抽水蓄能裝機功率為37.57 GW,占比86.5%;電化學儲能裝機功率5117.1 MW,占比11.8%;2021年中國新增儲能裝機7397.9MW,其中,新增抽水蓄能裝機功率為5262.0 MW,占比71.1%;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功率為1844.6 MW,占比24.9%。
興儲世紀總裁助理劉繼茂認為,我國目前儲能主力還是以抽水儲能為主,得益于國家電力發展的需要以及風電光伏安裝量的增多,需要配套儲能協調新能源的接入,其中抽水儲能占絕大部分,全世界抽水儲能基本上都在中國,這顯示了中國抽水儲能技術的成熟,未來抽水儲能的安裝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吳微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儲能產業鏈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目前中國是電池行業新的領頭羊,這一方面是受到國內龐大電池需求所驅動,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國掌控了全球80%電池金屬精煉產能、77%的電芯產能以及60%的關鍵原材料產能,預計到2025年,我國將持續保持全球鋰電池供應鏈的主導地位和競爭優勢,對儲能行業的發展形成有力支撐。”
電源側首當其沖
在2021年全球電化學儲能市場中,新能源+儲能、電源側輔助服務、電網側儲能、用戶側削峰填谷儲能等各類場景功率裝機規模分別為6999.9MW、7275.9MW、6015.9 MW、1412.7MW,占比依次為30.9%、32.1%、26.6%、6.2%。
在全球各類儲能場景裝機功率中,電源測首當其沖,新能源+儲能緊隨其后。而在我國2021年電化學儲能市場中,新能源+儲能領頭,電源側和電網側位居第二、第三,其功率裝機規模依次為837.5MW、532.3MW、401.0MW。
劉繼茂認為,儲能分為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電源側、電網側一般是集中式儲能,由政府主導建設,投資大、收益率較低,電源側和電網側占比大,說明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全球對能源轉型和新能源接入較多,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發展前景看好。
吳微則表示,全球儲能應用分布中電源側輔助服務占據的市場份額最大,這主要是由于在國外成熟的電力市場,輔助服務是儲能的主要收益機制。新能源+儲能的應用主要是受到我國風光強制配儲政策的驅動,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國新能源增長迅速,電網消納存在壓力,需要儲能配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國正處于電力市場建設的初期,新能源出力的間歇性和波動性較難通過市場機制解決。
儲能發展前景廣闊
據《2022儲能產業應用研究報告》顯示,從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目標(2021-2030年)來看,在新型儲能方面,預計到2025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突破5000萬千瓦,其中,電化學儲能年裝機增量預計將達到12GW,且90%以上都將以鋰離子電池為主。在抽水蓄能方面,按照規劃,預計到2025年,我國抽水蓄能裝機規模將達到60GW,到2030年,我國抽水蓄能裝機規模將達到130GW。
吳微認為,我國儲能正處于從商業化向規模化應用轉變的快速發展期,未來在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均有巨大的市場空間。電源側,2021年12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電力輔助服務管理辦法》,明確了新型儲能參與輔助服務的獨立市場地位,隨著未來輔助服務市場的建立,將為儲能提供市場化的收益機制;電網側,目前廣東已經將儲能納入到輸配電價中,未來隨著更多省份完善儲能的容量補償機制,儲能在減緩慢電網擴容需求、提升電網資源利用率等方面將有廣闊的應用空間;用戶側,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要求在峰谷差率大的地區拉大峰谷電價差,并建立尖峰電價機制,儲能在用戶側峰谷套利和容量電費管理等方面的價值也開始顯現。
祁海珅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新型儲能系統市場化、規模化應用不斷深入,很多配套儲能的項目已經得到了優先接入、優先調度和優先消納,這也是電力系統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向縱深推進的體現,隨著新型儲能系統能更多的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參與電力市場的交易、輔助服務,新型儲能項目商業模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將被長期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