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謀思路、打基礎、尋突破,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再到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新時代謀篇落子的第一個區域協調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京津冀協同再上新臺階,三地一盤棋推動產業協作,打通交通動脈,保護生態環境,服務民生保障,優化營商環境……
作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北京從單一城市發展轉向京津冀協同發展,在“瘦身”中釋放協同發展的動力源,十年,京津冀三地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臺階,達到10.4萬億元、是2013年的1.9倍,區域整體實力持續提升,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機勃勃,扎實向世界級城市群邁進。
北京科創成果在津冀落地開花
日前,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再傳捷報,中心培育的高科技企業提供的鈉離子電芯,被應用在全球最大的鈉離子電池儲能項目中,該電站儲能系統投產后,單次充電可儲存10萬度電,在電網高峰期釋放電能,可滿足約1.2萬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需求,年減排二氧化碳1.3萬噸。這個項目工程的建成投運,也標志著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的商業化運行進入新階段。
作為我國第一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2020年獲批成立,并在燕郊、通州、天津建立分中心,加快構建“創新鏈-產業鏈”耦合的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助力“北京研發,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
為了破解京津冀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的難題,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打造新模型,形成“創新鏈-產業鏈”耦合的區域創新共同體,即在北京做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形成一批高精尖項目和產業。在天津、河北恰恰相反,從產業的緯度出發,中心跟龍頭企業合作,建立產業創新中心,把全產業鏈中需要攻關的科學技術梳理出來,利用中心現有科研成果以及全球創新力量來攻克,從而實現產業落地轉化。
如果把京津冀協同創新產業發展看成是打造一片森林,那么,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整個育林鏈條中,就是關鍵的育苗加速器,大學進行“育種”,企業開展“育材”,在京津冀區域發展“成林”。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新質生產力加快成長,一批優勢產業鏈和先進制造業集群逐步形成。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748.7億元、同比增長109.8%;中關村企業在天津、河北已設立分支機構超1萬家,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累計注冊企業超5000家、1500家。
十年來,北京產業發展逐步從“大而全”,轉向高精尖,天津產業鏈以“引得來”鞏固“發展好”,河北則以“接得住”實現“升級跳”。2023年,京津冀三地共同繪制了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為進一步增強區域產業鏈韌性,提升區域產業鏈競爭力,今年三地共同制定了推動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落地的行動方案,圍繞“堵點”招商、“卡點”攻關等方面,確定了42項任務,并配套制定責任分工清單和落地指南。伴隨著這6條重點產業鏈的鏈群協作見成效,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也將持續走深走實。
京津冀三地百姓共享“健康紅利”
在通州區宋莊鎮,經過4年建設,北京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將在今年正式開診。作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點建設項目,北京安貞醫院通州院區總用地30.7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編制床位1300張。開診后,通州院區將以心血管為特色,形成“強專科小綜合”的診療特色。
安貞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通州院區的規劃建設,在優化患者就診流程上花費了大量心思,總體上圍繞“讓病人少排隊、少跑路”下功夫。
走進通州院區,可以感受到便捷的就診環境,院區的門診患者流線、門診檢查流線、出入院流線、住院檢查流線互不重合,患者在門診大廳,60米范圍內可以找到掛號、就診、檢驗、取藥、繳費等窗口。急診部設置了普通急診入口、急救入口,不同通道可將急診患者分別送至急危重、次緊急、普通診區。
在建設之初,北京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就肩負了京津冀協同的使命,院區正式開診后,將立足副中心、輻射京津冀,承擔副中心及周邊京津冀人群心血管急危重癥救治和基本醫療保障任務。
十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優質的醫療服務,擁有大量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的北京,通過科學的統籌配置促進優質資源均衡合理布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院區有序推進建設,北京援建的雄安宣武醫院已開診運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秦皇島醫院等8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戶河北省,引進新技術、新項目524項。
醫院建起來,老百姓異地看病也更加便捷。作為全國首批接入國家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系統的地區,京津冀已經實現各類參保人員的跨省異地就醫,全面取消三地異地就醫備案,99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便民利商
以前,不少在北京異地求學就業的居民,為了辦理業務在戶籍地與居住地之間往返奔波,辦理業務費時又費心。如今,多項戶籍業務已實現跨省通辦,不用兩地跑,一站就能辦,這是北京市大興區開通“政務曉屋”跨省通辦業務,給外省辦事群眾提供的便捷服務。
居住在大興區榆垡鎮的來女士是河北廊坊固安人,因照顧老人,不便返回固安縣辦理營業執照變更經營范圍,于是電話求助大興區榆垡鎮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工作人員了解后,指導來女士通過智能辦事終端“政務曉屋”,與廊坊市固安縣行政審批局坐席連線,通過全流程網辦完成了營業執照變更,“真是沒想到,之前辦業務我都得從榆垡跑到固安,沒有半天絕對回不來,這次才用了5分鐘就辦完了。”來女士說。
這樣跨省通辦的政務服務在京津冀三地越來越多,人們辦事方便了,營商環境也得到優化。《2024年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中提出,今年京津冀三地將新增100項以上“區域通辦”政務服務事項。
打破“各掃門前雪”的思維定式,北京強調優化京津冀營商環境,今年三地還將新增8個以上區(市)營業執照異地“辦理、發放、領取”,推出第二批京津冀企業資質資格互認清單,實現20個以上事項互認。截至目前,京津冀三地已實現203項政務服務事項“同事同標”,234項“京津冀+雄安”事項實現“區域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