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建筑封頂,高聳的塔吊下,施工人員正為項目年底投產有序忙碌……位于望城經開區銅官工業園的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一期建設項目作為中南大學鋰電團隊旗下湖南蒙星納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星納米”)生產基地,計劃為傳統鋰電池加“錳”料,主攻高性能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磷酸錳鐵鋰的制備及應用,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4萬噸前驅體及5000噸正極材料成品。
加“錳”料性能提高15%至20%
“近年來,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不斷擴大,也出現了產品同質化的情況,我們以科技創新為立足根本,選擇磷酸錳鐵鋰的材料創新研發方向,加上工藝技術路線改革,所生產的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與傳統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相比性能可提高15%至20%。”蒙星納米生產技術負責人鄂志韜告訴記者。
鋰電池加“錳”料,被行業認為將給動力電池帶來升級換代。
去年8月,工信部網站對第374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擬發布內容予以公示。其中,有4款車型的儲能裝置采用了“三元鋰離子+磷酸錳鐵鋰電池”組合。該消息一出,意味著磷酸錳鐵鋰電池量產裝車在即,正在成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另一種選擇。
同磷酸鐵鋰一樣(LFP),磷酸錳鐵鋰(LMFP)也是一種鋰電池正極材料,它是在磷酸鐵鋰的基礎上摻入錳元素以提高充電電壓。
那為何要在磷酸鐵鋰里加入錳元素呢?錳本身具有電壓大的特點,在正極材料中加入錳,可以提升電壓,而越高的電壓意味著越高的能量密度,從而使得在同一水平下磷酸錳鐵鋰能量密度相較磷酸鐵鋰高出10%~20%,可以為電動車提供更高的續航里程。
磷酸錳鐵鋰在過去受限于較低的導電性與循環性能,未能獲大規模推廣。但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創新,磷酸錳鐵鋰的市場規模在逐步擴大。
據某證券機構測算,2025年磷酸錳鐵鋰電池對應正極需求超20萬噸,市場規模近150億元;2030年市場規模將超1500億元。
蒙星納米的建設,無疑為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一家研究院孵化三家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蒙星納米由湖南智電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孵化而來。
去年10月注冊成立的湖南智電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創始人為中南大學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李新海,今年5月29日在望城經開區正式揭牌。也就是在當天的揭牌儀式上,蒙星納米總經理李勇與望城經開區簽約。
該研究院采用“1十N”模式,在望城經開區總投資50億元,建設研究院平臺,并逐步將由研究院孵化的一批新能源產業鏈項目在園區產業化落地。其中,包括規劃面積100畝的研究院板塊,用于建設實驗室開發新材料與先進電池技術;另一板塊為規劃用地300畝的銅官工業園產業化基地。
截至目前,該研究院已成功孵化出三家企業,包括湖南蒙星納米材料有限公司(主攻高性能磷系多元正極材料)、湖南純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攻高純石英砂)和湖南西立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主攻硅碳負極)。
項目全面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年納稅4億元。
“未來五年,研究院擬孵化項目14項,正式落地項目8項,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涵蓋礦產資源提取與利用、鋰鈉離子電池材料制備、鋰鈉離子電池材料綠色回收和大型工業儲能技術開發等多個方向;形成系列技術成果及知識產權,申報、授權國家及國際發明專利100項以上;打造技術型、創新創業型人才團隊,碩博人員占50%以上。”李新海教授介紹。
德賽儲能、金馳能源、永杉鋰業、美特新材……截至目前,望城經開區已聚集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成為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鏈重要一環。
項目名片
位于望城經開區銅官工業園的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一期建設項目聚焦新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主攻高性能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磷酸錳鐵鋰的制備及應用,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4萬噸前驅體及5000噸正極材料成品。
引來“金蛋”孵鳳凰
注冊半年多,孵化出三家企業落地,在記者看來,湖南智電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牛”得有理由:
技術有靠山。作為湖南科創高地、人才高地的中南大學,又被稱為新能源行業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其憑借深厚的技術儲備和豐富的實踐成果已成功孵化了中偉股份、巴斯夫杉杉等多家鋰電上市公司,在業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而來自該校的李新海教授團隊致力于冶金、材料與電化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與新技術開發,長期以來與園區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雙方攜手孵化了金馳能源、永杉鋰業、金凱循環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孵化有平臺。規劃100畝的湖南智電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板塊,用于建設實驗室開發新材料與先進電池技術;而研究院利用自身優勢,以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多種模式不斷做大研究院規模,做好項目的運營管理工作,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能源材料和先進儲能技術開發、成果孵化及人才培養等創新平臺。
政策有扶持。根據望城經開區與研究院簽訂的協議,園區進行全面支持,保證研究院享受到當地便捷高效的服務和優惠政策,并及時對優質的產業孵化項目提供相應的承載空間和政策支持;協助研究院進行行政報備,依據有關政策享受各項國家專項補貼及省、市、區各項符合的產業支持政策。
專家潛心研究,園區傾力支持,企業安心生產,相信望城經開區打造儲能材料千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一定可早日實現。
加“錳”料性能提高15%至20%
“近年來,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不斷擴大,也出現了產品同質化的情況,我們以科技創新為立足根本,選擇磷酸錳鐵鋰的材料創新研發方向,加上工藝技術路線改革,所生產的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與傳統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相比性能可提高15%至20%。”蒙星納米生產技術負責人鄂志韜告訴記者。
鋰電池加“錳”料,被行業認為將給動力電池帶來升級換代。
去年8月,工信部網站對第374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擬發布內容予以公示。其中,有4款車型的儲能裝置采用了“三元鋰離子+磷酸錳鐵鋰電池”組合。該消息一出,意味著磷酸錳鐵鋰電池量產裝車在即,正在成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另一種選擇。
同磷酸鐵鋰一樣(LFP),磷酸錳鐵鋰(LMFP)也是一種鋰電池正極材料,它是在磷酸鐵鋰的基礎上摻入錳元素以提高充電電壓。
那為何要在磷酸鐵鋰里加入錳元素呢?錳本身具有電壓大的特點,在正極材料中加入錳,可以提升電壓,而越高的電壓意味著越高的能量密度,從而使得在同一水平下磷酸錳鐵鋰能量密度相較磷酸鐵鋰高出10%~20%,可以為電動車提供更高的續航里程。
磷酸錳鐵鋰在過去受限于較低的導電性與循環性能,未能獲大規模推廣。但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創新,磷酸錳鐵鋰的市場規模在逐步擴大。
據某證券機構測算,2025年磷酸錳鐵鋰電池對應正極需求超20萬噸,市場規模近150億元;2030年市場規模將超1500億元。
蒙星納米的建設,無疑為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一家研究院孵化三家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蒙星納米由湖南智電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孵化而來。
去年10月注冊成立的湖南智電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創始人為中南大學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李新海,今年5月29日在望城經開區正式揭牌。也就是在當天的揭牌儀式上,蒙星納米總經理李勇與望城經開區簽約。
該研究院采用“1十N”模式,在望城經開區總投資50億元,建設研究院平臺,并逐步將由研究院孵化的一批新能源產業鏈項目在園區產業化落地。其中,包括規劃面積100畝的研究院板塊,用于建設實驗室開發新材料與先進電池技術;另一板塊為規劃用地300畝的銅官工業園產業化基地。
截至目前,該研究院已成功孵化出三家企業,包括湖南蒙星納米材料有限公司(主攻高性能磷系多元正極材料)、湖南純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攻高純石英砂)和湖南西立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主攻硅碳負極)。
項目全面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年納稅4億元。
“未來五年,研究院擬孵化項目14項,正式落地項目8項,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涵蓋礦產資源提取與利用、鋰鈉離子電池材料制備、鋰鈉離子電池材料綠色回收和大型工業儲能技術開發等多個方向;形成系列技術成果及知識產權,申報、授權國家及國際發明專利100項以上;打造技術型、創新創業型人才團隊,碩博人員占50%以上。”李新海教授介紹。
德賽儲能、金馳能源、永杉鋰業、美特新材……截至目前,望城經開區已聚集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成為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鏈重要一環。
項目名片
位于望城經開區銅官工業園的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一期建設項目聚焦新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主攻高性能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磷酸錳鐵鋰的制備及應用,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4萬噸前驅體及5000噸正極材料成品。
引來“金蛋”孵鳳凰
注冊半年多,孵化出三家企業落地,在記者看來,湖南智電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牛”得有理由:
技術有靠山。作為湖南科創高地、人才高地的中南大學,又被稱為新能源行業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其憑借深厚的技術儲備和豐富的實踐成果已成功孵化了中偉股份、巴斯夫杉杉等多家鋰電上市公司,在業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而來自該校的李新海教授團隊致力于冶金、材料與電化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與新技術開發,長期以來與園區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雙方攜手孵化了金馳能源、永杉鋰業、金凱循環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孵化有平臺。規劃100畝的湖南智電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板塊,用于建設實驗室開發新材料與先進電池技術;而研究院利用自身優勢,以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多種模式不斷做大研究院規模,做好項目的運營管理工作,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能源材料和先進儲能技術開發、成果孵化及人才培養等創新平臺。
政策有扶持。根據望城經開區與研究院簽訂的協議,園區進行全面支持,保證研究院享受到當地便捷高效的服務和優惠政策,并及時對優質的產業孵化項目提供相應的承載空間和政策支持;協助研究院進行行政報備,依據有關政策享受各項國家專項補貼及省、市、區各項符合的產業支持政策。
專家潛心研究,園區傾力支持,企業安心生產,相信望城經開區打造儲能材料千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一定可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