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月表環境模擬系統,又稱‘月塵艙’,能夠在地面上模擬出比較接近月球的環境。”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空間綜合環境實驗樓內,一個白色的“大家伙”引人矚目,據月塵艙負責人李麗芳介紹,“有了它,科學家們在家門口就可以研究月塵物理和月球探測工程。”
2月27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建設的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大科學裝置——“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通過國家驗收,開始正式運行。很多原本需要上太空才能進行的實驗,在地面即可完成,這個裝置也由此被稱為“地面空間站”。
眼下,國內外科學家競相申請進入“地面空間站”開展科學實驗,這里不僅有望成為航天科技“助推器”,亦可帶動電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醫學等新興產業發展。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黑龍江立足科教資源富集、產業基礎堅實等優勢,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建強用好國家級創新平臺,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
大慶市頁巖油資源儲量豐富,但傳統開采模式成本高,經濟效益低,規模化開采難度大。
“大慶古龍頁巖油屬于世界油氣勘探開發的無人區,唯有加快科技創新,自主研發適應生產一線的實驗設備,才能更好助力古龍頁巖油的勘探開發。”潘哲君說,依托多資源協同陸相頁巖油綠色開采全國重點實驗室,團隊正在研發提高對古龍頁巖油儲量評估精確度的實驗設備,目前,該實驗設備已進入第二代產品的調試階段。
隨著大慶古龍頁巖油勘探開發的不斷深入,2023年,大慶油田與東北石油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調查中心聯合共建多資源協同陸相頁巖油綠色開采全國重點實驗室,發揮基礎理論、實驗技術、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方面優勢,打造國際一流的頁巖油勘探開發實驗技術研發平臺、頁巖油勘探開發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創建頁巖油勘探開發基礎理論研究中心、頁巖油勘探開發人才培養中心。
黑龍江科技教育資源豐富,擁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78所高校,哈獸研、中船重工第703所等120家獨立科研院所,哈電集團、中國一重等“大國重器”企業,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提供了資源優勢。黑龍江抓住科技創新這個動力源,強化重大科技攻關,在智能機器人、生命科學、陸相頁巖油等領域持續攻關,在空間科學、信息智能等領域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培育戰略科技力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更多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2023年全國重點實驗室增至12家,近3年省級科技專項資金投入增幅均超20%。
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抽水蓄能機組、“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國和一號”、清潔高效火電裝備、先進電機、節能環保、智能裝備……在5月11日哈電集團召開的第五屆科技創新大會上,一項項硬核科技成果的亮相,折射出哈電集團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作為我國發電設備制造業的“搖籃”,哈電集團構建“綠色、低碳、高端、數字”的科技創新體系,全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開辟新型儲能、光熱發電、海洋工程等新賽道。旗下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電站閥門有限公司等3家單位,入選國務院國資委2023年公布的“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
“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在提升新質生產力中塑造發展新優勢。”哈電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曹志安表示。
傳統產業“發新枝”
在中國石油大慶油田采油一廠第三作業區中四采油隊,7號井組井長秦梅參加完早會,前往管轄區域。與過去不同,近一年來,她已不必每天到井上錄取資料。
“現在,數據經自動采集并實時傳輸到集控室,我成了‘信息管家’。油水井設備運行參數一旦產生變化、出現故障,平臺可智能判斷故障原因,只要第一時間到故障井進行維修,及時調整設備設施參數或更換設備即可。”秦梅說,自動化采集不僅節省了人力,還提高了數據準確性,大大提升一線職工工作效率。
這樣的轉變得益于大慶油田的數智化建設。2023年,中四采油隊通過開展地面地下多維協同聯動探索,建成了大慶油田首個班組級數智集控中心,初步構建了采集、巡檢、診控、運維、網格“五維一體”的作業體系。
“數字化轉型將加速驅動傳統產業提檔增速。未來,隨著一項項數字化新技術的應用,數字技術與油氣產業將進一步深度融合,開辟‘數智+’油氣產業新賽道。”大慶油田采油一廠副廠長鄧慶軍表示。
作為已經開發建設60余年的老油田,大慶油田用數賦智、以智提效,今年將實現油氣生產單位數字化建設基本覆蓋。一批油田數字化轉型示范單位,正在放大數智賦能的倍增效應。
在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內,靈巧的機械手臂“上下翻飛”,自如旋轉抓取著加工部件。中國一重(黑龍江)重工有限公司軋電數字化車間里,30多臺數控機床實現了機床聯網、數據采集、能耗監測和車間透明化管理,在嚴控產品質量的同時,還能對一些故障進行預警。
讓老樹發新枝,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黑龍江省開展“千企技改行動”,聚焦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以技術改造實現產業提質增效擴能。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黑龍江累計培育省級智能工廠14個、數字化車間265個。
科技賦能傳統產業也體現在數字智能與傳統農業的融合上。在北大荒農業股份二九〇分公司現代化農業示范區,技術員王博然正走在寬闊規整的智慧農渠上。隨著正午氣溫的升高,配套設備有序開合,使秧田內的水位保持最佳水平。“有了這套‘智慧’農渠設備,水田管水不需要人工巡田了。寸水返青,淺水分蘗,全部可實現自主判斷、自主運行。”王博然說。
提起農業技術帶來的改變,他感觸頗深:“早些年夏管憑的是經驗,靠手摸、用腳量;現在傳感器、攝像頭進行數據采集,經由系統分析處理,即可控制相關終端設備按照預設的參數指標進行夏管作業,一個人就能管五六百畝水田。”
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賦能實現農業種植的播、種、管、收“數字化”“自主化”,為高質量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興產業“成尖兵”
在哈爾濱新區的哈工大衛星產業基地,聚集了一批專注于小衛星研制的青年才俊。眼下,他們正為百余顆商業衛星研制任務忙碌著。
作為百年名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有航天第一校“尖兵”之譽,深耕衛星研制近30年,在小衛星和通信工程領域形成了特有優勢。工大衛星就是由哈工大培育孵化出來的一家商業航天公司。
“公司擁有一支百人研發團隊,已成功將5顆衛星送上太空。”工大衛星董事長陳健表示,“我們推出的柔性化衛星平臺技術體系,有效解決了傳統衛星研制過程中迭代速度慢、研制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等問題。”
據悉,包括工大衛星在內,目前哈爾濱新區內已匯聚起40余家航天衛星領域相關企業,衛星制造、衛星應用服務等多個領域成果不斷涌現。
“我們成立了企業內部的研究院,搭建與高校教師的合作平臺,針對企業的技術瓶頸問題,通過高校的科研優勢補齊企業短板。”在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曲波看來,實驗室里的新技術,只有進入企業、進入生產車間、進入市場,演變成新產業,才能轉化成為新質生產力。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光、機、電一體化產品研發、設計、制造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新光光電與黑龍江省電科院、東北林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針對電力檢測、森林防火、野生動物保護等領域研發了一些新產品。
“充分借助高校院所科研優勢,我們圍繞國家重大戰略方向和地方產業發展布局,大力推動產學研協同攻關,先后開展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試點、科技成果轉化試點,不斷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哈爾濱新區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王迪說。
哈爾濱新區是黑龍江省加大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縮影。2023年,黑龍江省出臺《新時代龍江創新發展60條》、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振興若干措施等,成立哈工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全省轉化重大科技成果589項,高新技術企業增長22.9%。
“我們將圍繞商業航天、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未來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高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專項支持強度,推動更多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重點產業鏈上。發揮哈大齊自創區、佳木斯農高區和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作用,構建新質生產力重點產業‘核心孵化圈’,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黑龍江省科技廳副廳長石兆輝表示。
2月27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建設的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大科學裝置——“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通過國家驗收,開始正式運行。很多原本需要上太空才能進行的實驗,在地面即可完成,這個裝置也由此被稱為“地面空間站”。
眼下,國內外科學家競相申請進入“地面空間站”開展科學實驗,這里不僅有望成為航天科技“助推器”,亦可帶動電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醫學等新興產業發展。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黑龍江立足科教資源富集、產業基礎堅實等優勢,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建強用好國家級創新平臺,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
東北石油大學教授潘哲君在指導團隊青年教師開展科學實驗
一大早,東北石油大學教授潘哲君便來到實驗室,站在他和團隊自主研發的頁巖高溫高壓氦氣孔隙度測試儀器前,反復分析和驗證儀器檢測出的實驗數據的精度……大慶市頁巖油資源儲量豐富,但傳統開采模式成本高,經濟效益低,規模化開采難度大。
“大慶古龍頁巖油屬于世界油氣勘探開發的無人區,唯有加快科技創新,自主研發適應生產一線的實驗設備,才能更好助力古龍頁巖油的勘探開發。”潘哲君說,依托多資源協同陸相頁巖油綠色開采全國重點實驗室,團隊正在研發提高對古龍頁巖油儲量評估精確度的實驗設備,目前,該實驗設備已進入第二代產品的調試階段。
隨著大慶古龍頁巖油勘探開發的不斷深入,2023年,大慶油田與東北石油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調查中心聯合共建多資源協同陸相頁巖油綠色開采全國重點實驗室,發揮基礎理論、實驗技術、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方面優勢,打造國際一流的頁巖油勘探開發實驗技術研發平臺、頁巖油勘探開發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創建頁巖油勘探開發基礎理論研究中心、頁巖油勘探開發人才培養中心。
黑龍江科技教育資源豐富,擁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78所高校,哈獸研、中船重工第703所等120家獨立科研院所,哈電集團、中國一重等“大國重器”企業,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提供了資源優勢。黑龍江抓住科技創新這個動力源,強化重大科技攻關,在智能機器人、生命科學、陸相頁巖油等領域持續攻關,在空間科學、信息智能等領域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培育戰略科技力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更多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2023年全國重點實驗室增至12家,近3年省級科技專項資金投入增幅均超20%。
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抽水蓄能機組、“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國和一號”、清潔高效火電裝備、先進電機、節能環保、智能裝備……在5月11日哈電集團召開的第五屆科技創新大會上,一項項硬核科技成果的亮相,折射出哈電集團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作為我國發電設備制造業的“搖籃”,哈電集團構建“綠色、低碳、高端、數字”的科技創新體系,全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開辟新型儲能、光熱發電、海洋工程等新賽道。旗下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電站閥門有限公司等3家單位,入選國務院國資委2023年公布的“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
“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在提升新質生產力中塑造發展新優勢。”哈電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曹志安表示。
傳統產業“發新枝”
在中國石油大慶油田采油一廠第三作業區中四采油隊,7號井組井長秦梅參加完早會,前往管轄區域。與過去不同,近一年來,她已不必每天到井上錄取資料。
“現在,數據經自動采集并實時傳輸到集控室,我成了‘信息管家’。油水井設備運行參數一旦產生變化、出現故障,平臺可智能判斷故障原因,只要第一時間到故障井進行維修,及時調整設備設施參數或更換設備即可。”秦梅說,自動化采集不僅節省了人力,還提高了數據準確性,大大提升一線職工工作效率。
這樣的轉變得益于大慶油田的數智化建設。2023年,中四采油隊通過開展地面地下多維協同聯動探索,建成了大慶油田首個班組級數智集控中心,初步構建了采集、巡檢、診控、運維、網格“五維一體”的作業體系。
“數字化轉型將加速驅動傳統產業提檔增速。未來,隨著一項項數字化新技術的應用,數字技術與油氣產業將進一步深度融合,開辟‘數智+’油氣產業新賽道。”大慶油田采油一廠副廠長鄧慶軍表示。
作為已經開發建設60余年的老油田,大慶油田用數賦智、以智提效,今年將實現油氣生產單位數字化建設基本覆蓋。一批油田數字化轉型示范單位,正在放大數智賦能的倍增效應。
在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內,靈巧的機械手臂“上下翻飛”,自如旋轉抓取著加工部件。中國一重(黑龍江)重工有限公司軋電數字化車間里,30多臺數控機床實現了機床聯網、數據采集、能耗監測和車間透明化管理,在嚴控產品質量的同時,還能對一些故障進行預警。
讓老樹發新枝,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黑龍江省開展“千企技改行動”,聚焦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以技術改造實現產業提質增效擴能。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黑龍江累計培育省級智能工廠14個、數字化車間265個。
科技賦能傳統產業也體現在數字智能與傳統農業的融合上。在北大荒農業股份二九〇分公司現代化農業示范區,技術員王博然正走在寬闊規整的智慧農渠上。隨著正午氣溫的升高,配套設備有序開合,使秧田內的水位保持最佳水平。“有了這套‘智慧’農渠設備,水田管水不需要人工巡田了。寸水返青,淺水分蘗,全部可實現自主判斷、自主運行。”王博然說。
提起農業技術帶來的改變,他感觸頗深:“早些年夏管憑的是經驗,靠手摸、用腳量;現在傳感器、攝像頭進行數據采集,經由系統分析處理,即可控制相關終端設備按照預設的參數指標進行夏管作業,一個人就能管五六百畝水田。”
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賦能實現農業種植的播、種、管、收“數字化”“自主化”,為高質量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興產業“成尖兵”
在哈爾濱新區的哈工大衛星產業基地,聚集了一批專注于小衛星研制的青年才俊。眼下,他們正為百余顆商業衛星研制任務忙碌著。
作為百年名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有航天第一校“尖兵”之譽,深耕衛星研制近30年,在小衛星和通信工程領域形成了特有優勢。工大衛星就是由哈工大培育孵化出來的一家商業航天公司。
“公司擁有一支百人研發團隊,已成功將5顆衛星送上太空。”工大衛星董事長陳健表示,“我們推出的柔性化衛星平臺技術體系,有效解決了傳統衛星研制過程中迭代速度慢、研制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等問題。”
據悉,包括工大衛星在內,目前哈爾濱新區內已匯聚起40余家航天衛星領域相關企業,衛星制造、衛星應用服務等多個領域成果不斷涌現。
“我們成立了企業內部的研究院,搭建與高校教師的合作平臺,針對企業的技術瓶頸問題,通過高校的科研優勢補齊企業短板。”在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曲波看來,實驗室里的新技術,只有進入企業、進入生產車間、進入市場,演變成新產業,才能轉化成為新質生產力。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光、機、電一體化產品研發、設計、制造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新光光電與黑龍江省電科院、東北林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針對電力檢測、森林防火、野生動物保護等領域研發了一些新產品。
“充分借助高校院所科研優勢,我們圍繞國家重大戰略方向和地方產業發展布局,大力推動產學研協同攻關,先后開展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試點、科技成果轉化試點,不斷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哈爾濱新區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王迪說。
哈爾濱新區是黑龍江省加大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縮影。2023年,黑龍江省出臺《新時代龍江創新發展60條》、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振興若干措施等,成立哈工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全省轉化重大科技成果589項,高新技術企業增長22.9%。
“我們將圍繞商業航天、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未來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高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專項支持強度,推動更多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重點產業鏈上。發揮哈大齊自創區、佳木斯農高區和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作用,構建新質生產力重點產業‘核心孵化圈’,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黑龍江省科技廳副廳長石兆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