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和人們對清潔、綠色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儲能技術成為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手段。我國將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定位為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發展儲能對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應對極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儲能在油氣勘探開發與石化領域也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場景和極大的發展潛力。大力發展儲能對加快石油石化企業綠色轉型、推動用能替代和清潔替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吨袊蛨蟆肪G色導刊推出儲能專題,重點介紹儲能在石油石化領域有哪些應用場景,并邀請相關企業負責人探討石油石化企業發展儲能的重要意義,敬請關注。
儲能,石油企業綠色轉型新風口
“近年來,我國新型儲能產業快速發展。2023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再創新高,新增裝機規模已經超過45吉瓦時,是2022年裝機水平的3倍。”1月8日,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2024中國儲能CEO大會上總結道。
儲能特別是新型儲能,與能源安全新戰略以及“雙碳”目標有著密切關系。風光等新能源“靠天吃飯”的不穩定性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要求之間的矛盾,使得發展新型儲能顯得尤為關鍵。
在“雙碳”目標推動下,作為能源生產大戶和消費大戶的石油石化企業,正逐漸加快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步伐,持續發力多元化對外清潔供能和自身生產用能清潔替代。儲能成為石油石化企業綠色轉型道路上必然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目前,國內儲能市場發展迅猛,儲能規模持續增長。根據2024中國儲能CEO大會發布的《儲能產業年度回顧及趨勢展望——暨2023年儲能產業數據發布》,2023年,中國新型儲能項目數量(含規劃、建設中和運行項目)超2500個,較2022年增長46%。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l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更有分析指出,新型儲能有望成為下一個萬億元級產業。
石油石化企業也在加速布局儲能領域。在技術創新和應用方面,吐哈油田120兆瓦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已平穩運行1年,為溫西一庫等油田重點項目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華北油田采油四廠建成中國石油首個分布式智能電網示范區,綜合應用儲能等系列技術,實現油氣生產用電和新能源生產一體化、智能化管控。國家管網集團注資50億元,在上海成立儲能技術有限公司,發力儲氣、儲氫、儲二氧化碳、儲空氣等技術研究,助力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體系。在終端服務領域,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油氣企業探索建立集加油、充電、換電、光伏、儲能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能源服務站,加快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
但在儲能賽道持續火熱的背后,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低、競爭加劇、技術同質化、商業模式和收益模式不明確等問題逐漸顯現。對于石油石化企業來說,發力儲能仍需“小步快跑”。要借《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的東風,加快推動新型儲能在油氣上游規模化應用,發揮儲能調峰調頻、應急備用、容量支撐等多元功能,促進儲能在電源側、油氣勘探開發用戶側等多場景應用,有序推進儲能與新能源協同發展。同時,要加快利用自身的產業和技術人才優勢,開展電化學儲能、短時儲能、長時儲能等方向的創新技術攻關,打造具有油氣特色的儲能技術及應用示范,逐步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高質量發展。
儲能與石油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2022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明確到2030年,我國將規劃建設風光基地總裝機規模約4.55億千瓦。目前,國家正大力推動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國內油氣上游企業大多位于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風光資源豐富,且礦權區內地理空間廣闊,有利于布局風光發電項目。然而,“沙戈荒”大基地建設也面臨著新能源與系統調節能力建設匹配困難、外送通道利用率低等問題。合理配置儲能,能夠使風光發電的出力特性接近煤電,有效解決新能源大基地的并網難題,保障輸電通道穩定可靠運行
塔里木油田葉城50萬千瓦光伏發電配儲項目:中國石油單體裝機容量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于2023年11月3日一次性并網成功。項目配套建設了1座125兆瓦/500兆瓦時超大型電化學儲能電站。儲能電站由38個子儲能系統組成,安裝有152臺磷酸鐵鋰儲能電池艙,充滿后可持續放電4個小時。按照放電深度最佳比率80%計算,每天放電量可達40萬千瓦時,相當于5600余名居民一個月所需電能。
塔里木油田在喀什地區伽師縣建設的6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中,也配套建設了150兆瓦/600兆瓦時超大型電化學儲能電站,待并網投運后,將成為塔里木油田裝機規模最大的電化學儲能電站。(王成凱 馬群 整理)
玉門油田200兆瓦光伏發電配套儲能項目:中國石油首個竣工投運的光伏發電儲能配套項目。該項目采用磷酸鐵鋰電化學儲能方式,儲能規模達40兆瓦/80兆瓦時。
2022年1月底,玉門油田2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實際上網電量占比僅為84.08%。對此,玉門油田通過合理運用電化學儲能“日充夜放”實施方案,提高200兆瓦光伏電站的效率和效益。2022年9月,該項目的配套儲能項目啟動建設,2023年2月正式投運。
投運后,玉門油田200兆瓦光伏儲能電站夜間上網電量累計達2001.57千瓦時,棄光率降低4.9%以上。
目前,油田發展分布式新能源項目主要受限于兩點:一是油田分布式新能源發電自發自用,余電不上網,高比例的風光接入會增加棄電量,降低經濟效益。二是風光發電具有不確定性,需要上級電網預留較大備用容量,進一步提高了用電成本。智能微電網以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為主、以多能源綜合利用為目標的儲能裝置作為重要支撐,可使風光最大程度出力,功率盈缺優先用儲能進行調節。智能微電網用更多的綠電取代化石能源消耗,減少外購電力和碳排放,從而實現油氣開發的低碳生產。
長慶油田木165井場智能微電網項目:以“光伏+小型垂直軸和水平軸風機”為發電單位,配置低成本的鉛酸儲能電池,構建了“光伏+風機+電機十儲能”的源網荷儲協調控制機制。其中,水平軸風力發電機和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分別適應低風速和高風速等不同的自然條件;200千瓦時的儲能鉛酸電池,實現了微電網內調峰調頻,在陰雨天氣也可利用電池發電超過24個小時。項目預計年發電約4.9萬千瓦時,年節約柴油約1萬升。
鉆井、壓裂等油氣勘探開發往往使用柴油發電機、燃氣發電機作為主要電源,存在能耗高、設備壽命短等問題。以鉆井作業為例,負荷頻繁突變會造成柴油機的轉速大幅度波動,不但增加燃油消耗,而且影響鉆井生產安全和穩定運行。配置功率型儲能系統能夠在負荷突變時起到平衡作用,讓發電機組在最佳工況下運行,可降低能耗,延長鉆機和發電機的使用壽命。比如廣泛使用的游梁式抽油機,實際運行過程中負載功率遠遠小于電機的額定功率,增加了抽油機無功抽油的時間,造成電能損耗。在下沖程中,會產生“倒送電”現象,既浪費這部分電能,又會對電氣元件造成不利影響。配置儲能,可以大幅度減少抽油能耗,降低用能成本。
寶石機械西安寶美公司鉆井混合儲能系統:該系統采用600千瓦飛輪儲能和600千瓦電池儲能的多元混合儲能技術,與柴油發電機組共同構成鉆機智能微電網。該系統可與各種型號發電機組配合使用,能實時監控鉆修井機能量,實現能量存儲、轉換、調度。1臺7000米鉆機配合該系統進行全周期作業,可有效節油12%以上,碳排放量減少12%以上。
儲熱,即熱存儲,是指熱能的儲存和利用,將太陽能光熱、地熱、工業余熱、低品位廢熱以及谷電和綠電轉換為熱能儲存起來,也是一種大規模儲能技術。儲熱可以解決熱量供應與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不一致性的問題,提升了熱能利用的靈活性。儲熱不僅在傳統的采暖和制冷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電力系統調節和多能互補等領域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稠油生產注汽系統能耗約占油田生產系統總能耗的30%,注汽系統的能源成本嚴重影響稠油熱采的經濟性。應用高溫熔鹽儲熱技術與油田回用污水換熱,產生的蒸汽可直接用于油田注汽生產,有效減少能量過程損耗。
遼河油田電熱熔鹽儲能注汽試驗站:世界首座電熱熔鹽儲能注汽試驗站。目前常見的熔鹽儲能方式是把光熱或谷電、綠電轉化為熱能儲存在熔鹽中,再通過全天連續釋放熱能與純凈水換熱產生過熱蒸汽用于發電。該試驗站通過獨創的蒸汽發生系統,將油田開采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凈化軟化后與高溫熔鹽換熱,產生的濕飽和蒸汽直接用于油田生產,可有效減少能量轉換過程中的消耗。該試驗站每年可生產蒸汽4.8萬噸,替代天然氣313萬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6768噸。
預計到2030年,我國公用充電樁數量將超過2600萬根,其中大部分是直流快充樁。以單樁平均功率60千瓦預測,總負荷超過13億千瓦,幾乎等于當前全社會最大用電負荷。如果不能靈活地進行調節,將給電網帶來巨大沖擊。充電站配建儲能設施可以實現充電負荷的可控調節,在用電低谷充電,在用電高峰放電,將大幅降低電網壓力,減少電力增容,降低用電成本。
山東銷售濟南分公司萊蕪第19加油加氣站:山東銷售公司首座自主建設、自主運營的綜合能源站,集油氣電、光儲充于一體。儲能系統采用濟柴動力公司自主研發的電化學儲能產品,可實現能效診斷、智能調控、需求響應、用能監測、消除晝夜峰谷差、平滑負荷等功能;可控制能量在交直流方向雙向流動,既可將電網電量供給儲能一體機系統下的交流負載和直流負載,又可將儲能一體機系統內的多余電量向電網返送。
電力系統對靈活性資源的需求逐漸加大,火電廠通過加裝儲能,可提升調節性能?;饍β撜{是火電和儲能共同對電網調頻指令進行出力?;痣姍C組調節性能差,存在延遲、偏差現象,而電化學儲能AGC(自動發電控制)跟蹤曲線與指令曲線基本能達到一致,能做到精準調節。“火電+儲能聯合調頻”方式,能夠發揮儲能快速響應優勢,從技術上提升火電機組響應速度,提高火電參與一次調頻、二次調頻等電力輔助服務的能力。目前,我國已有超過50座火力發電機組配置儲能系統。中國石油擁有多座自備火電廠,未來可以通過配置儲能進一步提高靈活調節能力,提升附近區域的新能源消納水平和多能聯產能力。
企業聲音
石油企業需乘勢而上加快發展儲能業務
降低油田生產能耗 提升綠電消納能力
遼河油田設計院副院長王延濤:當前,儲能是能源革命的關鍵支撐點,在我國多能互補的現代能源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特別是近年來,以風電和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其具有明顯的區域差異性、季節性和波動性,發展儲能可以很好地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
油氣田企業用能需求大,有諸多應用儲能的場景。以遼河油田為例,注汽系統年消耗天然氣約14億立方米,排放二氧化碳303萬噸。高能耗、高碳排的現狀與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之間的矛盾,亟須通過探索清潔能源替代的有效途徑加以解決。2023年,我們建成了世界首座電熱熔鹽儲能注汽試驗站,為遼寧省加快提升綠電消納能力、電網削峰填谷提供了技術支持。
總體來說,發展熔鹽儲能技術不僅有利于石油企業在儲能領域搶占新賽道,而且能為老油田開辟業務新天地,推動老油田轉型發展。(吳朔 羅前彬 采訪)
推動技術創新與升級 加快向高端制造轉型
濟柴動力新能源科技分公司研究所所長王生春:近年來,隨著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開發消納規模迅速擴大,電力系統對靈活性調節能力的需求加快增長。尤其是在“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集中建設的背景下,發展儲能業務,已成為解決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和間斷性的必要技術手段。
裝備制造企業發展儲能業務,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是市場潛力巨大。儲能可有效實現風光發電的消納與平滑并網,解決棄風、棄光問題,實現電力供需靈活性調節。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儲能市場需求逐漸增大。對裝備制造企業來說,這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二是環保與可持續發展。作為裝備制造企業,圍繞“雙碳”目標,發展儲能業務可以為環保減排和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提升企業社會形象,推動踐行社會責任。
三是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儲能技術一直處于不斷創新和改進的過程中。裝備制造企業通過參與儲能業務的研發和應用,可以推動技術的進步和創新,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和競爭力。同時,發展儲能業務可以加速企業轉型升級,從而實現從傳統的裝備制造向高科技領域轉型發展。
四是增加附加值與利潤空間。傳統裝備制造業往往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低價競爭壓力。而儲能作為波動性高的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并網“標配”,可以有效提高新能源發電的抗風險能力,從而提高新能源發電的利潤空間。大力發展儲能業務,可以為裝備制造企業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并提高利潤水平。
儲能在油氣勘探開發與石化領域也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場景和極大的發展潛力。大力發展儲能對加快石油石化企業綠色轉型、推動用能替代和清潔替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吨袊蛨蟆肪G色導刊推出儲能專題,重點介紹儲能在石油石化領域有哪些應用場景,并邀請相關企業負責人探討石油石化企業發展儲能的重要意義,敬請關注。
儲能,石油企業綠色轉型新風口
“近年來,我國新型儲能產業快速發展。2023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再創新高,新增裝機規模已經超過45吉瓦時,是2022年裝機水平的3倍。”1月8日,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2024中國儲能CEO大會上總結道。
儲能特別是新型儲能,與能源安全新戰略以及“雙碳”目標有著密切關系。風光等新能源“靠天吃飯”的不穩定性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要求之間的矛盾,使得發展新型儲能顯得尤為關鍵。
在“雙碳”目標推動下,作為能源生產大戶和消費大戶的石油石化企業,正逐漸加快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步伐,持續發力多元化對外清潔供能和自身生產用能清潔替代。儲能成為石油石化企業綠色轉型道路上必然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目前,國內儲能市場發展迅猛,儲能規模持續增長。根據2024中國儲能CEO大會發布的《儲能產業年度回顧及趨勢展望——暨2023年儲能產業數據發布》,2023年,中國新型儲能項目數量(含規劃、建設中和運行項目)超2500個,較2022年增長46%。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l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更有分析指出,新型儲能有望成為下一個萬億元級產業。
石油石化企業也在加速布局儲能領域。在技術創新和應用方面,吐哈油田120兆瓦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已平穩運行1年,為溫西一庫等油田重點項目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華北油田采油四廠建成中國石油首個分布式智能電網示范區,綜合應用儲能等系列技術,實現油氣生產用電和新能源生產一體化、智能化管控。國家管網集團注資50億元,在上海成立儲能技術有限公司,發力儲氣、儲氫、儲二氧化碳、儲空氣等技術研究,助力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體系。在終端服務領域,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油氣企業探索建立集加油、充電、換電、光伏、儲能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能源服務站,加快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
但在儲能賽道持續火熱的背后,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低、競爭加劇、技術同質化、商業模式和收益模式不明確等問題逐漸顯現。對于石油石化企業來說,發力儲能仍需“小步快跑”。要借《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的東風,加快推動新型儲能在油氣上游規模化應用,發揮儲能調峰調頻、應急備用、容量支撐等多元功能,促進儲能在電源側、油氣勘探開發用戶側等多場景應用,有序推進儲能與新能源協同發展。同時,要加快利用自身的產業和技術人才優勢,開展電化學儲能、短時儲能、長時儲能等方向的創新技術攻關,打造具有油氣特色的儲能技術及應用示范,逐步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高質量發展。
儲能與石油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2022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明確到2030年,我國將規劃建設風光基地總裝機規模約4.55億千瓦。目前,國家正大力推動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國內油氣上游企業大多位于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風光資源豐富,且礦權區內地理空間廣闊,有利于布局風光發電項目。然而,“沙戈荒”大基地建設也面臨著新能源與系統調節能力建設匹配困難、外送通道利用率低等問題。合理配置儲能,能夠使風光發電的出力特性接近煤電,有效解決新能源大基地的并網難題,保障輸電通道穩定可靠運行
塔里木油田葉城50萬千瓦光伏發電配儲項目:中國石油單體裝機容量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于2023年11月3日一次性并網成功。項目配套建設了1座125兆瓦/500兆瓦時超大型電化學儲能電站。儲能電站由38個子儲能系統組成,安裝有152臺磷酸鐵鋰儲能電池艙,充滿后可持續放電4個小時。按照放電深度最佳比率80%計算,每天放電量可達40萬千瓦時,相當于5600余名居民一個月所需電能。
塔里木油田在喀什地區伽師縣建設的6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中,也配套建設了150兆瓦/600兆瓦時超大型電化學儲能電站,待并網投運后,將成為塔里木油田裝機規模最大的電化學儲能電站。(王成凱 馬群 整理)
玉門油田200兆瓦光伏發電配套儲能項目:中國石油首個竣工投運的光伏發電儲能配套項目。該項目采用磷酸鐵鋰電化學儲能方式,儲能規模達40兆瓦/80兆瓦時。
2022年1月底,玉門油田2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實際上網電量占比僅為84.08%。對此,玉門油田通過合理運用電化學儲能“日充夜放”實施方案,提高200兆瓦光伏電站的效率和效益。2022年9月,該項目的配套儲能項目啟動建設,2023年2月正式投運。
投運后,玉門油田200兆瓦光伏儲能電站夜間上網電量累計達2001.57千瓦時,棄光率降低4.9%以上。
目前,油田發展分布式新能源項目主要受限于兩點:一是油田分布式新能源發電自發自用,余電不上網,高比例的風光接入會增加棄電量,降低經濟效益。二是風光發電具有不確定性,需要上級電網預留較大備用容量,進一步提高了用電成本。智能微電網以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為主、以多能源綜合利用為目標的儲能裝置作為重要支撐,可使風光最大程度出力,功率盈缺優先用儲能進行調節。智能微電網用更多的綠電取代化石能源消耗,減少外購電力和碳排放,從而實現油氣開發的低碳生產。
長慶油田木165井場智能微電網項目:以“光伏+小型垂直軸和水平軸風機”為發電單位,配置低成本的鉛酸儲能電池,構建了“光伏+風機+電機十儲能”的源網荷儲協調控制機制。其中,水平軸風力發電機和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分別適應低風速和高風速等不同的自然條件;200千瓦時的儲能鉛酸電池,實現了微電網內調峰調頻,在陰雨天氣也可利用電池發電超過24個小時。項目預計年發電約4.9萬千瓦時,年節約柴油約1萬升。
鉆井、壓裂等油氣勘探開發往往使用柴油發電機、燃氣發電機作為主要電源,存在能耗高、設備壽命短等問題。以鉆井作業為例,負荷頻繁突變會造成柴油機的轉速大幅度波動,不但增加燃油消耗,而且影響鉆井生產安全和穩定運行。配置功率型儲能系統能夠在負荷突變時起到平衡作用,讓發電機組在最佳工況下運行,可降低能耗,延長鉆機和發電機的使用壽命。比如廣泛使用的游梁式抽油機,實際運行過程中負載功率遠遠小于電機的額定功率,增加了抽油機無功抽油的時間,造成電能損耗。在下沖程中,會產生“倒送電”現象,既浪費這部分電能,又會對電氣元件造成不利影響。配置儲能,可以大幅度減少抽油能耗,降低用能成本。
寶石機械西安寶美公司鉆井混合儲能系統:該系統采用600千瓦飛輪儲能和600千瓦電池儲能的多元混合儲能技術,與柴油發電機組共同構成鉆機智能微電網。該系統可與各種型號發電機組配合使用,能實時監控鉆修井機能量,實現能量存儲、轉換、調度。1臺7000米鉆機配合該系統進行全周期作業,可有效節油12%以上,碳排放量減少12%以上。
儲熱,即熱存儲,是指熱能的儲存和利用,將太陽能光熱、地熱、工業余熱、低品位廢熱以及谷電和綠電轉換為熱能儲存起來,也是一種大規模儲能技術。儲熱可以解決熱量供應與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不一致性的問題,提升了熱能利用的靈活性。儲熱不僅在傳統的采暖和制冷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電力系統調節和多能互補等領域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稠油生產注汽系統能耗約占油田生產系統總能耗的30%,注汽系統的能源成本嚴重影響稠油熱采的經濟性。應用高溫熔鹽儲熱技術與油田回用污水換熱,產生的蒸汽可直接用于油田注汽生產,有效減少能量過程損耗。
遼河油田電熱熔鹽儲能注汽試驗站:世界首座電熱熔鹽儲能注汽試驗站。目前常見的熔鹽儲能方式是把光熱或谷電、綠電轉化為熱能儲存在熔鹽中,再通過全天連續釋放熱能與純凈水換熱產生過熱蒸汽用于發電。該試驗站通過獨創的蒸汽發生系統,將油田開采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凈化軟化后與高溫熔鹽換熱,產生的濕飽和蒸汽直接用于油田生產,可有效減少能量轉換過程中的消耗。該試驗站每年可生產蒸汽4.8萬噸,替代天然氣313萬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6768噸。
預計到2030年,我國公用充電樁數量將超過2600萬根,其中大部分是直流快充樁。以單樁平均功率60千瓦預測,總負荷超過13億千瓦,幾乎等于當前全社會最大用電負荷。如果不能靈活地進行調節,將給電網帶來巨大沖擊。充電站配建儲能設施可以實現充電負荷的可控調節,在用電低谷充電,在用電高峰放電,將大幅降低電網壓力,減少電力增容,降低用電成本。
山東銷售濟南分公司萊蕪第19加油加氣站:山東銷售公司首座自主建設、自主運營的綜合能源站,集油氣電、光儲充于一體。儲能系統采用濟柴動力公司自主研發的電化學儲能產品,可實現能效診斷、智能調控、需求響應、用能監測、消除晝夜峰谷差、平滑負荷等功能;可控制能量在交直流方向雙向流動,既可將電網電量供給儲能一體機系統下的交流負載和直流負載,又可將儲能一體機系統內的多余電量向電網返送。
電力系統對靈活性資源的需求逐漸加大,火電廠通過加裝儲能,可提升調節性能?;饍β撜{是火電和儲能共同對電網調頻指令進行出力?;痣姍C組調節性能差,存在延遲、偏差現象,而電化學儲能AGC(自動發電控制)跟蹤曲線與指令曲線基本能達到一致,能做到精準調節。“火電+儲能聯合調頻”方式,能夠發揮儲能快速響應優勢,從技術上提升火電機組響應速度,提高火電參與一次調頻、二次調頻等電力輔助服務的能力。目前,我國已有超過50座火力發電機組配置儲能系統。中國石油擁有多座自備火電廠,未來可以通過配置儲能進一步提高靈活調節能力,提升附近區域的新能源消納水平和多能聯產能力。
企業聲音
石油企業需乘勢而上加快發展儲能業務
降低油田生產能耗 提升綠電消納能力
遼河油田設計院副院長王延濤:當前,儲能是能源革命的關鍵支撐點,在我國多能互補的現代能源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特別是近年來,以風電和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其具有明顯的區域差異性、季節性和波動性,發展儲能可以很好地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
油氣田企業用能需求大,有諸多應用儲能的場景。以遼河油田為例,注汽系統年消耗天然氣約14億立方米,排放二氧化碳303萬噸。高能耗、高碳排的現狀與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之間的矛盾,亟須通過探索清潔能源替代的有效途徑加以解決。2023年,我們建成了世界首座電熱熔鹽儲能注汽試驗站,為遼寧省加快提升綠電消納能力、電網削峰填谷提供了技術支持。
總體來說,發展熔鹽儲能技術不僅有利于石油企業在儲能領域搶占新賽道,而且能為老油田開辟業務新天地,推動老油田轉型發展。(吳朔 羅前彬 采訪)
推動技術創新與升級 加快向高端制造轉型
濟柴動力新能源科技分公司研究所所長王生春:近年來,隨著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開發消納規模迅速擴大,電力系統對靈活性調節能力的需求加快增長。尤其是在“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集中建設的背景下,發展儲能業務,已成為解決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和間斷性的必要技術手段。
裝備制造企業發展儲能業務,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是市場潛力巨大。儲能可有效實現風光發電的消納與平滑并網,解決棄風、棄光問題,實現電力供需靈活性調節。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儲能市場需求逐漸增大。對裝備制造企業來說,這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二是環保與可持續發展。作為裝備制造企業,圍繞“雙碳”目標,發展儲能業務可以為環保減排和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提升企業社會形象,推動踐行社會責任。
三是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儲能技術一直處于不斷創新和改進的過程中。裝備制造企業通過參與儲能業務的研發和應用,可以推動技術的進步和創新,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和競爭力。同時,發展儲能業務可以加速企業轉型升級,從而實現從傳統的裝備制造向高科技領域轉型發展。
四是增加附加值與利潤空間。傳統裝備制造業往往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低價競爭壓力。而儲能作為波動性高的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并網“標配”,可以有效提高新能源發電的抗風險能力,從而提高新能源發電的利潤空間。大力發展儲能業務,可以為裝備制造企業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并提高利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