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產 業當前,工商業儲能正迎來發展黃金期。一位頭部儲能企業人士預測,全國工商業儲能市場還是有較大市場增長空間的,公司內部預測2023年市場規模在3.5GWh~4GWh,明年市場將翻1倍。同時,工商業儲能市場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標準有待進一步細化,穩定性和安全性也有待增強。
一方面,不斷有億級大項目的消息傳來;另一方面,儲能相關企業為搶占市場先機,已展開激烈的“肉搏”。
9月26日,欣旺達“源網荷儲一體化”零碳產業園項目開工。據悉,該項目位于江西南昌,總投資60億元,計劃在經開區建設光伏、儲能、配電網、充電站等;
9月20日,諾德股份發布投資公告,其控股子公司諾德晟世與湖北省黃石經開區簽署《項目投資合同書》,擬投建諾德光儲能源電站零碳智慧產業園項目,計劃固定資產總投資52億元。按照項目規劃,該項目計劃在黃石經開區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500MW,工商業儲能電站項目1500MWh以及配電網、充電站等設施;
9月19日,遠景能源全資子公司上海睿景與江蘇華西股份特種化纖廠正式簽約13MWh儲能項目。據了解,該項目裝載兩套遠景能源的6.5MWh智慧液冷儲能系統,將采用更高能量密度電芯和集約化系統設計;
近日,聯盛新能源集團與嵩基集團在河南登封市正式簽署用戶側儲能項目合作協議,項目擬建規模為44MW/132MWh,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的工商業儲能項目之一,也刷新了多項業界的紀錄。
工商業儲能項目雨后春筍般涌現,同期資本端繼續投入熱潮。
據36氪報道,近日,工商業模塊儲能企業“億蘭科”再次獲得千萬元Pre-A輪追加融資,投資方為深圳天使母基金。本輪融資主要用于市場投入,產品開發和認證以及流動資金補充。
據公開資料顯示,億蘭科成立于2021年12月,是一家以工商業模塊化光儲系統為核心產品的企業。目前已經有自主研發的應用于低壓臺區柔性互聯設備和多端口能量路由器產品。
與此同時,雙登股份、海博思創、庫博能源、沃太能源、阿詩特能源等產業相關企業競相排隊IPO,爭奪工商業儲能第一股的寶座,市場“激戰”正酣。
多重因素利好,助推工商業儲能實現0到1的“蝶變”
近兩年,分時電價、專項儲能補貼、需求側響應、兩部制電價、分布式配儲等政策陸續出臺和完善,為工商業儲能項目的投建創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分時電價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峰谷價差拉大,提高了工商業儲能的經濟性。
據統計,在當前分時電價機制下,2023年上半年,全國共有19個地區峰谷價差超過0.7元/kWh,廣東價差最大,高達1.35元/kWh。工商業儲能用戶可以通過谷時充電、峰時用電,節省電費支出。
不僅如此,浙江、湖北、安徽、湖南、上海、廣東、海南等地的分時電價每天兩個高峰段,實施“兩充兩放”,進而擴大了套利空間,縮短了投資回收周期。
由于工商業儲能前期投入成本高,僅依靠峰谷套利并不能更好地彰顯項目經濟性優勢,因此不少地區出臺了用戶側(含工商業儲能)補貼政策。
初始投資成本下降、投資回報周期縮短,極大促進了工商業儲能的繁榮發展。電池作為儲能系統的核心,成本占比在50%以上,而碳酸鋰作為電芯的關鍵正極材料,成本約占到30%-40%。上游材料價格下跌,疊加產能大規模釋放等因素,儲能系統加權平均報價9月份降到了1.051元/Wh低點,相較于1月份下降了約0.6元/Wh。
各地分時電價機制不斷完善、電價市場化程度持續提升,峰谷價差拉大,使得利用分時電價進行充放電套利獲得的收益增加,吸引了更多企業加入“戰場”。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最大峰谷電價差最高為1.37元/kWh,有18個地區的最大峰谷價差超過0.7元/kWh(0.7元/kWh是業界公認的工商業儲能實現經濟性的門檻價差)。
盡管存在發展不確定性,擋不住各路玩家“擼袖子”開始“肉搏”
據電池中國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比亞迪、鵬輝能源、億緯鋰能、蜂巢能源、贛鋒鋰電、南都電源等電池企業,以及陽光電源、科華數據、奇點能源、庫博能源、首航新能源、固德威、美克生能源等數百家企業參與到工商業儲能的市場爭奪中來,新品層出不窮,且不乏企業在沖刺IPO。
眾多“玩家”和資金的涌入,也促使工商業儲能呈現出場即“紅海”的格局,因受多重利好而發展起來的行業,也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響,首先便是存在著發展的不確定性。由于峰谷價差、地方補貼政策具有變動性和時效性,一旦發生變化,相應區域的經濟效益便不復存在,進而影響市場的可持續性發展。
其次,由于工商業企業在安裝儲能系統仍有許多考量,如廠區空間、變壓器空間以及對于價格的不確定性及安全性等。
但許多企業對于工商業儲能持樂觀態度,按照Infolink的數據,2023年中國工商業儲能市場需求僅為3GWh,占中國整體儲能安裝量比重約7%~8%。盡管如此,各路高中低玩家早已紛紛布局。
目前央企和民營企業陸續涌入了工商業儲能賽道,除了工商業儲能領域的老玩家,也包括此前布局電源側、電網側儲能、戶用儲能領域的老玩家,以及新進入儲能市場的新玩家。
相比電源側和電網側儲能,工商業儲能市場競爭門檻略低一些,由于該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競爭格局并未形成,只要具備技術、資源和品牌等優勢一定會有市場機會。
東吳證券預計,峰谷價差進一步拉大和補貼政策完善,將帶動工商儲能需求迸發,預計2023-2025年,國內的工商儲能新增裝機將達到4.1GW/15.9GWh,2022-2025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50%。長期看,能源結構調整方興未艾,虛擬電廠帶來邊際增量,工商儲能空間廣闊,預計到2030年新增裝機容量可達100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