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設施建設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重要民生工程。今年山東省青島市繼續深入攻堅,增量擴容、存量挖潛并重,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通過建立完善全社會停車設施共享機制,多渠道增加停車供給,緩解停車設施供需矛盾。今年,在全市停車資源較為緊張的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區劃范圍內的東岸城區將布局公共停車場項目52個,泊位約2.4萬個,分別占全市比重的55%、49%。
緩解“網紅打卡地”周邊停車難
停車場建設是解決城市停車難、破解交通擁堵問題的重大舉措,是改善城市環境、建立良好城市秩序的重要手段,是規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功能的有效途徑。
記者從市停車設施建設指揮部了解到,今年以來,全市已建成15個公共停車場,新增泊位2527個。其中,西海岸新區五臺山路智能立體停車場成為全市最高的立體機械停車樓,有效緩解了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停車難問題;嶗山區海之戀公園也配備部分停車位,滿足市民游客停車需求。
除了已建成投用的項目,一批正在建設中的停車設施有望進一步緩解熱點區域的停車壓力。
在八大峽廣場西北側的地下停車場項目一期建設現場,運輸土石方的渣土車經過清洗后緩緩駛出工地,基坑內的挖掘機作業不停。“目前項目處于基坑支護施工階段,支護樁、止水帷幕施工已經完成,正在開挖土方。”青島海建投資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賈石林介紹,八大峽廣場是市南區西部老城區重要的健身廣場,三面環海,與棧橋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優越。但隨著廣場知名度的提升,人流車流日益增加,廣場最初設置的泊位已經難以滿足市民游客的停車需求,建設八大峽廣場地下停車場項目成為增加旅游配套停車位供給、緩解區域停車壓力的重要舉措。
根據規劃,八大峽廣場地下停車場項目一期為地下兩層布局,可提供215個停車位,部分泊位配備新能源車充電樁,建成后將恢復地上原本的停車場及廣場綠地,這樣既能讓周邊居民享受停車便利,又不影響地塊原本功能。“預計今年11月份左右建成,建成后將實施項目二期工程,繼續擴大停車泊位供給。”賈石林表示。
與八大峽廣場類似,隨著中山路周邊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的持續推進,這片區域也成為“網紅打卡地”,每逢節慶活動,自駕而來的市民游客難免會遇到一“位”難求的窘境,加大停車設施建設勢在必行。
記者近日在中山商城及禹城路連接通道停車場工程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安裝標識標志牌,地面已經施劃出停車泊位,由于是地下停車場,溫度也要比外面清涼許多。在機械車位出入口,工作人員正在開展停車測試,將車輛按要求停入指定位置后,便可以實現自動存車。
中山商城及禹城路連接通道停車場工程是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重點項目之一,總規劃機動車停車位341個。項目包括中山商城人防停車場和禹城路連接通道停車場兩部分,其中,中山商城人防停車場規劃車位278個(含144個機械車位),禹城路連接通道停車場規劃車位63個。“項目主通道已經具備了通車停車條件,并可實現與片區內禹城路人防停車場的‘互聯互通’。”華通集團青島靜態交通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工程建設二部部長逄敬虔介紹,目前項目正處于竣工驗收準備階段。
記者注意到,項目新設安徽路、保定路兩處車行出入口,并利用原有安徽路口、中山路口、青島市第七中學作為人員疏散口實施改造更新,新增與濰縣路及芝罘路結建人行出口各一處。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周邊交通的地下分流,極大緩解市南老城區部分路段地面交通緊張、醫院周邊停車難的狀況,在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和生活品質的同時,也助力城市智慧交通體系的構建。
根據相關規劃,2023年青島市計劃實施停車場建設項目95個,包括新建項目55個,續建項目40個。截至目前,55個新建項目已開工38個,17個未開工項目正在加速前期手續辦理;40個續建項目按計劃穩步推進;完工項目15個。停車資源共享方面,2023年計劃完成酒店、商場、寫字樓等經營性停車場共享200個,完成住宅小區停車共享60個。截至目前,已完成經營性停車場開放共享138個,完成住宅小區停車共享58個。
“停車場+公園”“停車場+運動場”
逛公園卻很難“就近”停車;節假日去體育場運動,經常“車滿為患”……隨著城市更新建設的推進,這種尷尬場面將得到有效緩解。結合公共場所建設,青島市充分挖掘地下空間新增停車設施,通過創新“停車場+公園”“停車場+運動場”等建設模式,在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的同時,有望一并解決市民停車煩惱。
日前,位于西海岸新區的經控大廈智慧地下停車場正式啟用,這也是西海岸首個對外開放的地下智能機械立體車庫。經控大廈智慧地下停車場位于廬山路以東、椒江路以北,處于唐島灣金融科創區核心地帶,總建筑面積約8361平方米,可提供241個車位。停車場采用貫穿口進出車分流設計,以及人工智能調度系統,用戶車輛可自動停放至系統分配車位。停放車輛時只需將車輛駛入停車房內,按下存車鍵后,系統便會自動識別并完成后續操作,全程用時不到三分鐘。停車場分為地下三層及地上出入口一層,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時以“公園式機械停車場”為思路,將停車場與公園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為市民保留綠色休閑空間,真正體現城市更新建設的內核理念。
小麥島以獨特的海島生態環境,吸引著大量游客前往游玩,已成為“島城熱門打卡點”之一。隨之而來的則是小麥島及周邊車輛激增,東海路、麥島路通行壓力增大。為緩解市民游客停車難題,改善周邊交通秩序,麥島停車場項目啟動建設。該項目位于嶗山區麥島路以西,東海路以南,結構為整體地下三層,局部地下四層,規劃850余個停車泊位,預計2025年4月完工。停車場上方地面空間按照城市生態修復原則,與小麥島共同建設成綠草如茵、自然秀美的城市公園,在增加停車泊位的同時完善區域出行環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質。“麥島停車場投入使用后,將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的城市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有效緩解小麥島濱海公園停車難題,優化周邊交通秩序,成為聯結城景的復合樞紐。”嶗山區城市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市北區聊城路體育中心及社會公共停車場項目于近日順利完工。該項目是市北區城市更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提供停車位361個,其中充電車位79個,建成后將極大緩解老舊城區停車難題。項目位于市北區滄口路以北、聊城路以西、市場三路以南,毗鄰韓國城、即墨路小商品市場和青島青話小劇場,南側毗鄰膠寧高架路。記者注意到,項目地下空間規劃為停車場,設置兩個車行出入口,地上建筑整體形態為地景建筑形式,由休閑球館、健身房等體育休閑設施組成。改造完成后,這里將變成一個集停車服務、市民休憩、體育健身、體育商業于一體的綜合體育公園,為老城發展注入新活力。據悉,該項目與浮島公園實現了“無縫”銜接,投入使用后步行便可直達浮島公園,極大便利了周邊居民出行。
此外,市北區以城市更新建設為契機,結合老城區弘誠體育場體育設施提升,在建設全民健身場館及室外運動場的同時,利用地上地下空間新建停車泊位400個,有效解決前來休閑運動市民及周邊居民停車難題,進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將停車場建設與公共空間有機結合,讓市民更方便地享受公共空間的“福利”,也讓休閑時光擁有更好體驗。
停車資源不只重“量”更重“質”
在停車場設施建設中,科學制定方案,不只重“量”,更重“質”。青島市采用新增、捆綁、挖潛等方式,重點挖掘停車矛盾突出的老城區、學校、醫院周邊及沿海一線的停車資源,最大限度布局停車設施,緩解區域停車難題。
記者從市停車設施建設指揮部獲悉,目前,全市停車資源較為緊張的區域多集中在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區劃范圍內的東岸城區。圍繞破解東岸老城區、重點旅游景區停車難題,青島市持續深度挖掘邊角土地資源,加大停車設施建設力度。今年在東岸城區布局公共停車場項目52個,泊位約2.4萬個,分別占全市比重的55%、49%。與2022年計劃相比,東岸城區項目數增加24個,泊位增加6662個,分別增長86%、38%。
從項目分布來看,老舊小區周邊布局項目37個,泊位約1.3萬個,如市南區三明路停車場、永嘉路停車場、李滄區大棗園停車場、永興游園停車場等一批老城區停車場項目正在加速推進,建成后將進一步緩解老城區停車難題。醫院周邊布局項目8個,泊位約7200個,如勁松四路停車場、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停車場等,建成后可為齊魯醫院、青大附院就醫患者提供停車服務。學校及周邊布局項目5個,泊位約2000個,如嶗山區實驗學校改擴建停車場、麥島停車場、世園綜合服務中心停車場等,既可解決周邊景點停車問題,又可滿足教職工及學生家長的停車需求。
同時,隨著旅游季的到來,東岸城區內重點景區周邊停車資源緊張問題也更為凸顯。為此,青島市在浮山、太平山和前海一線等重點景區周邊布局項目17個,泊位約4800個,如八大峽廣場停車場、中山商城人防停車場、青島灣廣場停車場、奧帆海岸公園停車場等一批項目,均在加快落地實施,建成后將進一步緩解浮山、太平山及前海一線等重點景區停車問題。
目前,東岸城區實施的52個項目中,已啟動實施49個,剩余3個項目也在積極辦理前期手續。
停車設施建設對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市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宜居宜業宜游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將繼續加大老舊住宅小區、學校、醫院、重點景區等停車供需矛盾突出區域的停車場建設力度,充分利用周邊區域地上、地下空間資源,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多渠道增加泊位供給,緩解停車難題。”市停車設施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梁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