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戶用儲能玩家主要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主要是在電芯、渠道、品牌等資源方面擁有優勢,部分企業甚至擁有全產業鏈優勢,可為渠道商/集成商提供一體機或電池系統,如Tesla、派能、松下、比亞迪、沃太等企業。
第二類則是以老牌PCS/逆變器廠商、系統集成商(如光伏)為主,憑借企業之前在渠道與系統集成方面積累,切入戶用儲能領域,以Enphase、Sonnen、華為、陽光電源、盛弘股份、固德威等企業為代表。
第三類則主要是指從戶外/便攜儲向戶用儲能延伸等初創型企業,如德蘭明海、奧鵬、疆海、移族等。
高工儲能發現,當前海外戶用儲能產品更趨向于定位為能源“大家電”。在實際部署中,一般都是以混合式光伏+儲能系統為主,即光儲一體化大勢所趨。未來,戶用儲能市場或將誕生一個如同家電市場一般普及的超級大市場。
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的光伏上網電價(FIT)和美國、荷蘭、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的凈計量政策等戶用光伏補貼都在退坡和到期,這些地區的戶用光伏裝機已從政策補貼驅動轉向自發商業性驅動,每年強勁穩定的戶用光伏新增裝機為儲能的應用提供穩定市場。
海外市場在政策利好、能源短缺、高電價和光儲系統降本等多種因素驅動下,戶用儲能市場化落地加速。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預測,樂觀估計,到2025年,全球戶用儲能電池出貨量將超100GWh。
但仍需行業正視的是,此賽道仍處于市場開發初期,包括德國在內的戶用儲能高需求地區,滲透率不高。當前,戶用儲能仍處于渠道為王的階段,渠道商/安裝商終端區位優勢突出;戶用儲能產品逐漸走向功能多樣性;大容量的便攜儲能與家庭場景的儲能界限逐漸模糊,“移動式”戶儲應運而生;而要想在海外戶用儲能市場獲得一席之地,需具有核心競爭力。
歐洲戶儲高速增長,德國領跑歐洲
由于歐美國家等電力系統多為小電網私營性質,除大城市外,主網架結構較弱、老化嚴重,且電網投資不足,區域性停電事故頻發。
受激進的能源轉型政策、戰爭等影響,出力穩定的煤電、核電份額逐步被壓縮,導致歐美各國電價普遍上漲,歐洲一度突破200歐元/MWh。
2015-2021年,歐洲戶儲復合增速達63%,增長十分快速。而今年俄烏沖突以來,歐洲儲能爆發迅速。其中德國是戶用儲能全球最大市場,光儲裝機滲透率全球第一。
2021年德國新增戶用儲能1.48GWh,同增45%,占全球的34%;累計裝機3.92GWh,同增60.6%,占全球的32%。2021年德國光儲滲透率為3.6%,位居全球第一。
能源危機下,電價上漲,刺激戶儲需求進一步高增。2022年德國部分地區居民電價可達到40歐分/kwh以上,較2021年初翻三倍。
假設德國某一典型家庭日均用電量20kWh,零售電價為40歐分/kWh。如果分有無光伏、儲能等5種場景進行經濟性評估,德國戶用光儲系統大約在3-6年收回成本,IRR高達15%-30%。
德國平均批發電價從2021年1月的52.8歐元/MWh上漲至2022年6月的最高206歐元/MWh,增長313%。德國儲能系統協會(BVES)表示,隨著德國居民采用儲能技術獲得更廉價、可再生和更可靠的能源供應,2022年德國家庭儲能電池的銷量將躍升67%。
電價高漲及政策補貼力是驅動戶用儲能發展最重要的原因。除德國外,歐洲市場位于戶儲裝機規模前列的意大利、英國、奧地利等。這些國家在電價與政策推動下,每年新增戶儲裝機規模穩步增長。
相關數據顯示,意大利在歐洲地區戶儲裝機量僅次于德國,2021年意大利戶儲裝機191MWh,同增122%;截止2021年底,英國戶儲裝機規模為81MWh,同比增長 113%。
意大利是歐洲第二大戶用儲能市場, 2018年初針對小規模光伏系統的稅收減免政策延伸到了戶用儲能系統,該政策可以覆蓋戶用光+儲系統資本開支的50%。自此,意大利市場一直增長較快。
英國是歐洲第三大戶用儲能市場,但由于戶用光伏裝機增速不高,英國戶用儲能市場增長較為緩慢。
奧地利早在2018年發布“2030任務”計劃,包括能源系統脫碳12項重大項目,其中一項是部署100,000套屋頂光伏系統和小型儲能系統,為支撐項目達成,2018年補貼從屋頂光伏延伸至戶用儲能。未來或許將有更大增長。
從中國企業布局來看,戶用儲能滲透率比較高的德國占比最高的品牌Sonnen(派能科技是Sonnen重要的代工),其次為比亞迪 。
在2022年5月中旬,一年一度的德國太陽能專業技術博覽會Intersolar Europe在慕尼黑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也掀起了中國企業“進擊”歐洲儲能市場小高峰。包括華為、欣旺達、合康新能、首航新能源、固德威等多家國內企業組團亮相,加速進軍歐洲戶用儲能市場。
美國戶用儲能加速明顯
美國儲能發展走上快車道。美國儲能系統的成本持續下降,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加之聯邦和各州政府的監管改革,美國儲能發展迅速。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戶儲裝機量超1GWh,90%以上在加州。2021年2GWh左右,預計2022年可達3-4GWh,2023年則有望達到6~8GWh。
到2025年,美國 儲能市場部署的儲能系統裝機容量將會增長五倍。其中,用戶側儲能系統繼續構成這一增長的主要部分。
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最大的儲能市場。2020 年,加州表前、戶用、工商業儲能的裝機量均為全美第一。
在需求增長迅速的的美國,特斯拉市占率達73%排名第一,LG市占率12%排名第二,其次為SolarEdge、Enphase、Sonnen 等美歐品牌。
Solaredge 是美國頭部戶用逆變器供應商,計劃進軍美國戶用儲能市場。事實上,Solaredge 戶儲產品已實現歐洲市場大量出貨,科士達則是 Solaredge 電池 pack 重要供應商之一。在美銷售的通用 GE 戶用儲能產品,部分由中國公司固德威貼牌生產。
美國市場保護主義甚于歐洲,進入壁壘較高,本土品牌較為強勢。中國企業多以上游環節參與美國儲能市場。其中電池滲透率高于60%。美國市場傾向于一體機或同一品牌的逆變器+電池,美國對品牌認知度要求高。中國品牌在美國均處于起步階段但隨著美國需求高增,供應鏈矛盾凸顯,中國品牌有望加速滲透。
戶儲產品進入美國需至少通過UL9540、IEEE1547等標準,要求較為嚴苛。2020年美國戶儲市場特斯拉市占率達73%排名第一,LG市占率12%排名第二,其次為SolarEdge、Enphase、Generac等本土品牌。
寧德時代為 Tesla、Fluence 主要供應商之一,受益較高;科士達為 SolarEdge 主要電池代工供應商;德業股份綁定美國經銷商 Sol-Ark;禾邁股份、昱能科技(微逆)、科陸電子(電池、PCS)等均在美國有出貨。
日本:補貼退坡、供電不穩定、房型適宜 驅動戶儲發展
日本戶用儲能滲透率較高,僅次于德國。2021年日本表后儲能裝機量為931MWh(同比+8%),戶用儲能占表后儲能的90%。
日本作為多山島國,土地面積狹小,由于土地資源緊張,大型光伏電站并網問題日益凸顯。隨著補貼的退坡,日本光伏市場開始萎縮。根據相關數據,2016年-2018年日本新增裝機分別降至8GW、7.5GW、6.5GW。預計到2023年,FIT到期的住宅用戶累計會達到164萬戶,相當于6.7GW,為儲能釋放出一定的應用空間,屆時住宅儲能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
日本市場對企業品牌、產品質量、服務等方面要求嚴格,而其在光伏價格方面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為此,近年來日本市場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組件、逆變器、支架廠的進入,是各類產品“爭奇斗艷”的集中地。
其他市場:澳大利亞受政策、光照等驅動 中國當前戶儲經濟性不高
近年來,澳大利亞出臺有小規模可再生能源計劃及 FiT補貼政策等,促進光儲裝機;光照與安裝條件方面,澳洲光照資源充足,光伏發電效率高,地廣人稀,住宅多為別墅型,適合安裝光伏,戶儲系統經濟性高。
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澳大利亞實現戶儲裝機206MW/494MWh,以 MWh口徑計算同比增長45%。
而中國儲能裝機主要為集中式儲能,分布式儲能仍處于發展初期,經濟性不高,只在一些高端別墅有所釋放。但伴隨別墅、離島小屋等高端建筑的加速釋放,戶用儲能在中國有一定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