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新能源
目前我國主要能源消耗:煤炭、原油、天然氣、水電、核電、可再生能源;煤炭是我國主要能源消耗,在所有能源占比超過70%,主要消耗以發電、發熱為主。雖然我國是生產煤炭大國,占世界51%,但同時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大量煤炭需要依靠進口。據統計,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煤炭進口國。2021年,中國進口煤炭3.23億噸,同比增加6.6%。
但是煤炭能源有個巨大的問題,就是環境污染。去年中國向全球提出解決方案,2060年將全面實現碳中和,因此需要找到取代傳統能源的技術,即光伏、風電代替傳統能源來發電,一來可以解決環境問題,二來可以擺脫煤炭對國外的依賴。
舉個例子:我們西北最大的光伏發電站,安裝面積達到了609平方公里,相當于一個新加坡的面積,每年平均發電量達到8000萬度電,如果用傳統煤炭能源發電需要使用1億噸煤,排放出2.7億噸二氧化碳。
那多建幾個光伏發電站就行了?這就要說為什么我們要大力發展儲能了
儲能將是推動主體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關鍵技術。以電為例,主要解決新能源發電不穩定、時間錯配以及能源浪費等問題,如何使新能源發電量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同時不浪費來之不易的電力,是光伏電站需要解決的一大痛點,于是,儲能技術應運而生。
舉個例子:風電發電有陸風和海風,但當風力減弱時,電量也會跟著減弱,受益于太陽能的光伏也是如此,因此,需要在風力大、太陽光強的時候,將部分電能儲存起來,等風力減弱或者陰雨天時,風電和光伏發電減弱就可以用之前儲存的電來供給了,這就是削峰填谷。
儲能的發展空間
未來光風電裝機量越大,儲能缺口也就越大。目前國內光伏和風電裝機量穩步增長,儲能裝機也必將增長。2021-2025年全球儲能市場有望伴隨能源轉型與下游電力需求建設節奏,分別釋放20.1GW、32.7GW、52.5GW、65.3GW、93.2GW儲能建設需求,綜合備電時長下的容量需求預計分別為38.8、68.5GWh、108.1GWh、158.8GWh、235.7GWh,有望帶動主要儲能技術及相關產業鏈。
全球儲能保持持續增長主要得益于不同國家政策支持,其中歐美等發達國家或地區都出臺了支持儲能發展的政策;海外較高的電價水平,尤其是在風電和光伏滲透率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海外的電價也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上漲,疊加市場化機制,為儲能商業模式的豐富提供了支持。國內儲能裝機呈現高速增長狀態,2016-2020年年化增長率達10.02%,其中,除2019年受行業景氣度略微下行影響外,其余年份儲能裝機增長率均維持在8%以上。根據CNESA數據,截至2020年,國內儲能裝機規模也已達35.6GW。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在風電和光伏裝機較快增長的情況下,在政策的鼓勵下,在成本不斷下降的推動下,儲能行業和儲能裝機有望迎來一個黃金發展期。
哪種儲能方式為成為未來主流?
文章開頭也說了,儲能的方式分為熱儲能、電儲能和氫儲能。其中電儲能分為三類: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電磁儲能。1、抽水儲能是目前主要的機械儲能方式,歷史也是最久的,但抽水儲能對地理環境要求較高,不是所有環境都能夠實現大面積的抽水儲能,需要兼具水能和勢能,選址限制較大,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的負面影響;2、電磁儲能技術應用范圍最窄,在實際應用中面臨包括高能耗、安全性等問題;3、電化學儲能,尤其是鋰電儲能技術,綜合性能出色,應用場景廣泛,有望快速實現商業化。目前全球電儲能主要是抽水蓄能為主(即機械儲能),鋰電池儲能比重逐漸提升
關于電化學儲能
可以分3類設備: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消費電池: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等;動力電池:用于動力電池車;儲能電池:用于戶用、工商業和發電側的集中式和分布式儲能電站。
第一次工業革命靠煤炭成就了英國,第二次靠原油成就美國,第三次將靠新能源儲能成就中國。關于儲能暫時就先聊到這,感興趣的伙伴可以點贊關注收藏,后續我會繼續更新電化學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