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自4月行情行至低點至今近3個月時間內,有近30支儲能概念股股價漲幅超過兩倍。
派能科技股價表現(2021年1月至今)
以派能科技、固德威、南網科技為代表的龍頭股,這期間股價漲幅更是超過3倍。
儲能作為新能源賽道的一個分支,其受到資本的追捧程度絲毫不亞于新能源汽車與光伏。
此次二級市場儲能賽道大爆發,是以國內外市場需求高景氣為支撐的行情:
在歐洲市場,能源價格的高漲推動居民電價大幅上漲,從而使歐洲戶用儲能收益率提高,國內儲能企業訂單暴增;在國內市場,穩增長和新基建政策拉動了光伏、風電投資大增,進而帶來了“強配”儲能的裝機量提高。
不過訂單大增和股價暴漲的背后,阻礙儲能行業發展的問題卻依然存在——國內電化學儲能尚不具備足夠經濟性。如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2》(下簡稱白皮書)就指出,“已投建儲能項目大多還未形成穩定合理的收益模式”,“很多中小企業仍然舉步維艱”。
在此背景下,靠政策強推和偶然因素導致的市場高景氣難以持續,未來的前景與眼前的風險同時存在。
01、機會與瓶頸
海外的戶用儲能市場是目前最優質的一塊下游市場。
2015年3月,一場約兩個半小時的日全食差點引發了德國的能源危機,因為太陽能提供了德國18%的電力消費,光伏發電量最高可占到其最大用電量的一半以上。
最終在整個歐洲電網的共同協調下,德國通過使用儲備電力渡過了難關,這一事件體現了儲能對于電網的必要性:
風光等新型能源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和隨機性,儲能的作用就像一個超大號“充電寶”, 在風光大發時或者用電低谷時充電,風光出力小或者用電高峰時放電。風光儲一盤棋,如果說未來是屬于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時代,那么儲能的地位也不可或缺。
基于此,幾乎所有的布局長遠的新能源巨頭,對儲能的未來發展都十分看好。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能源正在成為一家全球公用事業公司,并可能超越汽車業務;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也曾表示,儲能未來的市場規模可能超過動力電池,可以用萬億來衡量產值。
根據券商中信證券測算,2021年全球儲能市場規模為507億元,距離萬億市場仍有近20倍的增長空間。這對于玩家們而言意味著更高的天花板和更大的想象空間。
但與此同時,這個剛起步不久的新賽道,仍有不少問題待解,最核心的問題就在于儲能的經濟性。
電化學儲能從應用場景上可以分為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不同的應用場景的商業模式不同,在中外不同市場環境下的盈利能力也有差異。但在當下時間點,我國的儲能系統無論在發電、電網、用電側均不具備經濟性。
目前我國的儲能市場將主要由發電側來驅動,市場需求主要來自于政策端的強制要求,即新能源強制搭配儲能。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末,國內已經有23個省份明確新能源“強配”儲能。
但按照目前國家政策對于發電側儲能系統提供調峰服務的補償標準,電站配備儲能提供調峰服務并不劃算,反而會抬高成本,拉低電站收益率,導致部分電站投資方對“強配”儲能“怨言”頗多。
據中信證券測算,風光項目“強配”儲能會導致其總體收益率有1%的下降。《白皮書》也指出,“已建儲能項目大多還未形成穩定合理的收益模式”。
相比之下,海外的戶用儲能市場是目前最優質的一塊下游市場,且已經形成了有效的商業模式。由于海外市場(尤其歐洲)電費較貴,電差價比較大,戶用儲能可以實現很好地套利,因而其具備了較強的經濟性支撐。
02、產業鏈盛宴
相關企業股價暴漲的同時,儲能的經濟性問題愈演愈烈。
雖然尚未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仍有發展瓶頸待突破,但在今年特殊的市場環境下,儲能在國內外市場“左右逢源”,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在國外市場,俄烏戰爭導致了歐洲能源成本和電價飆升,戶用儲能的收益率由此得以提升,經濟性更強,因而市場需求“井噴”。
據統計,歐洲各國2022年5月的電價較2021年初上漲達到100-330%,海外戶用儲能也因此實現了超預期爆發。多家券商機構預測,今年歐洲戶用儲能裝機量增長將超過一倍。
在國內市場,穩增長和新基建政策帶動了光伏、風電等綠電裝機量的快速增長,繼而帶動了“強配”儲能的裝機需求。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國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2371萬千瓦,同比增幅為139%,因而帶動了儲能系統的銷量大幅增長。根據CESA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儲能裝機功率為0.4GW,同比增長70%,對應裝機容量為0.9GWh。
國內外市場需求快速爆發的背景下,多家儲能上市公司產線滿負荷運行,派能科技和固德威均對媒體表示其在手訂單飽和。據央視相關報道,有儲能系統生產企業今年訂單量翻了8倍,生產量是去年的5倍。
從已發布半年報預告的上市公司來看,錦浪科技今年二季度的儲能逆變器出貨量約4萬臺,環比實現了翻倍增長。東吳證券預計,今年錦浪的儲能逆變器全年出貨量有望突破30萬臺,同比去年將增長9-10倍。
尤其在今年整體經濟增速放緩、不確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儲能賽道的高度景氣更是難得。產業和玩家們的盛宴因此也迅速變為一場資本盛宴,受到了資本的瘋狂炒作。
據統計,自4月低點至今近3個月時間內,有近30支儲能概念股股價漲幅超過兩倍,還有部分個股因為被游資瘋炒而被監管問詢或重點監控,如概念股寶馨科技、科信技術、贛能股份,這三家企業在4月低點后的三個月內股價都翻了3倍。
但值得警惕的是,產業鏈和資本的盛宴之下,儲能賽道也并非沒有隱憂。如前文所言,一些阻礙行業發展的瓶頸仍未解決,還在對市場造成持續負面影響。
如儲能的經濟性問題就愈演愈烈。自去年以來,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一路飆升,目前電池級碳酸鋰市場主流報價區間在每噸45萬-52.0萬元之間,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0%-500%。由于鋰電池電芯成本在儲能系統中所占比重超過60%,儲能系統成本只能上漲,漲價幅度接近30%。
這使得原本就不經濟的新能源“強配”儲能回報率進一步下降。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由于儲能系統價格大幅上漲,已經逼近了光伏電站的成本線。因此部分光伏項目建設只能延期。
儲能系統的漲價也讓儲能企業苦不堪言。以寧德時代、派能科技為代表的具備鋰電池生產能力的儲能企業,和以陽光電源、天合光能為代表的儲能系統集成商,都受到上游原材料漲價的影響,去年的毛利率普遍出現了下滑。
碳酸鋰高成本的情況下,儲能業務的高速增長沒有問題,但盈利能力仍是標準的制造業水平,且受到原材料漲價的擠壓。
03、拐點已至?
目前儲能滲透率仍然偏低,有著巨大的未來成長空間。
在雙碳戰略的大背景下,儲能在未來電力系統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將跟隨光伏、風電一起迎來快速發展,發展空間廣闊,這已經越來越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
例如中信證券就預測,2021-2025年,全球儲能市場空間將由507億元提升至3263億元,對應五年CAGR超過60%。
且目前儲能滲透率仍然偏低,有著巨大的未來成長空間。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目前儲能賽道發展最快、滲透率較高的歐洲戶用儲能市場滲透率僅為1%。這也是資本市場愿意高度看好儲能賽道、給予高估值的原因之一。
不過正如所有處于成長期的賽道一樣,行業滲透率由低到高的過程往往并不是線性增長,持續加速;而往往是有起有落、起伏曲折,尤其是發展初期的賽道。
對于當下的投資者來說,儲能賽道的廣闊成長空間和想象空間毋庸置疑,但更關鍵的是,在股價已經“高處不勝寒”的情況下,儲能賽道必須維持高景氣度才能支撐高股價,容不下半點閃失。
需要看到,今年儲能的超預期爆發實際上是疊加了地緣政治、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家特殊經濟政策等多重因素。如海外市場受益于俄烏戰爭和大宗商品漲價導致的電價暴漲;國內市場的高增長則得益于穩增長和新基建政策。
一旦歐洲的能源問題緩解,天然氣價格下跌,電價出現松動;國內的經濟增速企穩或者找到了更有效的刺激措施,儲能的經濟性就會打折扣,“強配”儲能的裝機量增長也會放緩。
這與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增長曲線有著很大的不同,新能源車已經基本告別了補貼,進入增長由市場驅動的階段;而儲能發展仍然處于早期,很大程度還依賴于政策的扶持和補貼。一旦外部環境變化,今年上半年的高景氣也就很難持續。
從終局出發,像鋰電、光伏行業一樣,通過產業規劃和政策補貼,推動行業降低成本、實現市場化將是儲能賽道的必由之路。彭博新能源的數據顯示,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間,全球鋰離子電池組平均價格下降了近90%。光伏競價項目的加權平均電價下降了67.7%。
不過對于儲能而言,市場化的過程可能會非常漫長。在此之前,國內儲能市場只得依賴于政策的扶持和補貼生存。
彭博新能源預計,隨著主要成本器件鋰電池的價格下行,2025年電化學儲能系統成本有望較2019年下降40%,國內少部分地區才有望率先實現“光儲平價”。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則指向,到2030年前后新型儲能才能達到全面市場化發展。
長期來看,只有商業化機制得以理順,經濟性得到提升,儲能賽道的增長空間才能真正被打開。而在實現真正市場化之前,很難說行業持續爆發的拐點將在何時到來,這個過程中的低迷期和休整期尤其值得投資者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