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文人書信里的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還是經濟分析里的高速發展、巨頭林立,坐擁快遞業半壁江山?或許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兩種印象構成了多數人認知中的桐廬,然而,昨天的一場盛會,卻釋放出了一個全新信號,讓更多人看到了桐廬更多元的可能性。
5月17日,桐廬縣舉辦2022年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暨項目推進大會,會上共集中簽約1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達247.15億元,涵蓋新能源、新材料、快遞物流、醫療器械的多個領域。從項目投資規模來看,十大項目投資均超億元,其中,吉利動力電池項目與浙江桐廬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尤為突出,總投資額分別為75億元與100億元。
不少人開始從“新能源”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桐廬,然而倘若聚焦更細處,“儲能”可能才是最核心的關鍵詞。
攜手巨頭
完成產業鏈填空題
猶記得在2022年桐廬縣“新年第一會”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明確提出要壯大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四大產業,并亮出各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在如是清晰的“作戰圖”下,副縣長周俊昌領著剛剛成立不久的新能源(產業招引)專班愈加緊鑼密鼓地推進著相關產業的招引工作。
“我們一直強調,賽道非常重要,缺什么要補什么。”桐廬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岑洪偉表示,新能源電池儲能一直以來是桐廬新能源產業的空白處,這次算是完成了這道填空題。
然而,吉利動力電池項目的簽約落地意義遠不止于此,岑洪偉談到:“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桐廬已經有很多配套企業,其中也不乏英飛特、湘濱電子等企業,但(吉利)這種龍頭的,可以帶來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企業的入駐還是首次。”這不僅讓電池儲能板塊成為桐廬新能源產業的新熱點,更重要的是,龍頭企業的選擇也讓即將招引落地的項目與企業更添一份信心。
的確如是大項目的落地之于地方發展,往往有“一子落而滿盤活”的重要意義,也正因此,其商榷敲定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吉利動力電池項目從招引伊始到簽約落地卻僅僅用時一月余,在效率上遠遠趕超多年前招引視覺智能龍頭企業海康威視的歷程。
這樣的高效,離不開專班厚植營商環境,不斷將“筑巢引鳳”的理念落到實處的努力,也離不開專班特別的專人跟辦機制,“一跟到底,不落地就不‘松綁’。”岑洪偉介紹,新能源專班的原組長是王劍波,在4月初就已轉崗調任,卻仍舊完整跟進服務吉利動力電池項目招引全程直至落地。雖已到了新崗位,但在對話問及項目相關事宜時,她依然飽含熱情地介紹:“(當時的招引)十分艱辛,幾乎是‘5+2’‘白加黑’的狀態,所幸一切順利。”因為“地等企業”的空間保障也是桐廬在新能源招商上的一大優勢,像是吉利動力電池項目,規劃建設年產能12GWh動力電池生產線及相關配套,計劃打造以動力電池產業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總占地面積約450畝,“(估計)在7月底、8月初就可以拿到地,規劃約18個月左右建成并投產。”岑洪偉說。
劍指儲能
開啟“加速跑”模式
吉利動力電池項目之外,百億級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同樣吸睛。
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曾下發《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要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將近目前裝機規模的10倍,想象空間巨大。
未來的儲能技術主要有四大方向,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和電化學儲能。抽水蓄能即將水抽到高出,需要時再利用水力發電,這種儲能方式容量大,循環次數也很高,但是對地形要求較高。放在桐廬,這一限制條件也成了優勢。
其實,桐廬利用地勢起伏大等優勢布局水電由來已久,可以一直追溯到1958年富春江七里瀧電站大壩正式開工興建。60年代初,郭沫若在視察此地時曾留下詩句:“橫斬溪流七里瀧,半江大壩已凌空。阻攔水力磨成電,灌溉山田以利農。”
這一水電站的建成帶動周邊富春江水工機械總廠、富春江電廠等諸多配套廠房迅速建立,進入上世紀七十年代,國企改制,人才流出,更是迎來了一個桐廬民營水電產業的高光時刻,也成長出了桐廬首家上市公司——浙富股份等一批代表企業,也吸引了日本東芝的布局。
據桐廬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富春江鎮的浙富股份、東芝水電等為代表的水電產業正帶動高端裝備制造業高速發展之外,桐廬以開發區的金貝能源、艾羅能源等核心企業為代表的光伏產業年產值已近30億元;以英飛特、湘濱電子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也正在形成,均已初具規模。
雖然,在長期的發展中,由于設備制造偏單一,產業模式偏傳統,桐廬并未抓住先發優勢,在早期打響“新能源重鎮”名號,即便后期有光伏、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加持,也并未實現真正的產業化、集群化和高端化,但這場大會簽下的兩大新能源儲能相關項目或許是一個轉機,或將摁下桐廬新能源產業“加速”鍵。
“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下,新能源是一個很廣闊的市場。”桐廬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如今,桐廬,已經躬身入局,“(產業發展)正處于一個上升的、快速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