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十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到“十四五”末,我國電動汽車充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能夠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此前,國家發改委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充電設施規模達到261.7萬臺,換電站1298座,服務著近800萬輛新能源汽車。這意味著,目前是260萬充電樁服務800萬新能源車,隨著新能源車從800萬到2000萬,預計到“十四五”末(2025年),充電樁規模也將實現翻番增長。不過,除了數量的增長,充電樁建設還要解決質量的問題。只有解決社區建樁難、公共充電設施發展不均衡、用戶充電體驗差等諸多問題,才能真正構建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解決社區安樁難題
私樁安裝困難的主要原因是“無私家車位”和“社區物業不允許”。充電場地保障、充電安全隱患、后期管護費用分攤等問題也成為制約安裝的痛點。
針對這種情況,政策層面已經出臺具體措施。2021年5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完善居住社區充電樁建設推進機制,并鼓勵“臨近車位共享”“多車一樁”等新模式。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曾表示,現階段解決居民的小區充電問題,主要有四種辦法。一是統建統管,開發商建設新小區時就要做好規劃統一建設管理;二是私樁共享;三是小區內建設公共充電設施;四是建設儲充一體站或儲充一體樁。
目前,已有車企開始嘗試與房地產商合作,讓私人充電樁更便捷地進入小區。從長遠來看,解決“私樁安裝難”還需要各方的智慧,有賴政府職能部門、物業公司、電力部門、車企等各方齊抓共管,打好“組合拳”。
完善高速公路、鄉鎮充電網絡
去年十一期間,高速公路充電難頻頻登上網絡熱搜。前不久,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春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也顯示,高速充電難問題再一次引發假期消費者的“吐槽”。
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截至2021年9月,高速公路充電樁保有量為10836個。而同期,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222.3萬臺。高速公路充電樁僅占全國充電樁總數的0.5%左右。作為新能源車主長途出行的必要補能場景,高速公路充電樁的占比明顯偏低。
除高速公路外,鄉鎮充電網絡也亟待完善。隨著“新能源汽車下鄉”等行動的推進,新能源汽車下沉市場保有量增加,但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仍滯后。數據顯示,廣東、上海等排名前十地區的公共充電樁規模占比超過70%。在補能設施較為薄弱的縣城、鄉鎮,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導致車主充電問題屢見不鮮。
提升高速公路充換電保障能力、加強鄉鎮充電網絡布局刻不容緩。據中國充電聯盟聯合快電發布的《2021中國電動汽車用戶充電行為白皮書》的數據顯示,19.9%的用戶具有跨城充電行為,跨城用戶平均跨城3個,最多跨城18個。因此,需進一步加大高速公路服務區、城鄉等區域公共充電設施建設力度,擴大充電網絡覆蓋范圍,滿足電動汽車用戶遠距離行駛需求,進而提升公共充電服務保障能力。
推動充電樁互聯互通、運營質量提高
要進一步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就必須要消除現有充電樁市場的痛點。當前,充電樁行業面臨諸多痛點,從需求側看,不少車主仍抱怨找樁難、充電時間過長、注冊不同App手續繁瑣等。對于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的運營車輛司機,在充電的40分鐘里,司機的休息、餐飲以及車輛整備等需求都亟待被滿足。從供給側看,充電運營商普遍面臨充電樁利用率低、盈利難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第三方充換電服務商將起到積極作用。首先,第三方充換電服務商可以做到不同品牌運營商的互聯互通,讓用戶避免下載多個App的麻煩。比如,第三方充換電服務商快電,就連接了特來電、星星充電等千余家品牌運營商,以數字化構建了互聯互通的充電網絡,車主無需再下載多個App,省去了下載、注冊的麻煩。
其次,第三方充換電服務商會幫助運營商做場站管理和服務升級。快電可為運營商提供流量、運營、運維等一系列支持,幫助場站提高服務質量。與此同時,快電還可為合作充電場站增加餐飲、休憩、按摩、購物、洗車等服務,提升車主充電體驗的同時,提高充電樁利用率,為場站創造更多盈利空間,進而縮短運營商投資回報周期。
第三方充換電服務商對于用戶充電體驗提升、充電樁行業資源優化匹配、運營商運營質量提升將發揮積極作用,是“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